4.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发挥我区地缘优势,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建设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办好孔子学院和中学孔子课堂。实施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引进优质资源,实施留学新疆计划,扩大在疆留学生规模。
(三)管理体制改革
1.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探索以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为突破口,政府主导、公办为主、社会参与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研究制定幼儿园规范管理意见。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流动,扩大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试点,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公办学校多种办学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输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教育援疆有效途径和机制。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监督机制。
3.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开展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试点。推进行业、地方与高校共建,探索共建新模式,建立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制定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高等学校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加强对区属高等学校学位点建设的宏观调控与指导。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
4.深化教育行政管理改革。加强教育督导,探索有效履行督导职能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法。
(四)保障机制改革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双语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计划、城市学校教师支教和高校学生实习支教计划。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农牧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优秀教师到南疆四地州、边远贫困地区从教的具体措施。开展农牧区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岗位津贴试点。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管理。完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启动教师资格注册制度试点。探索中小学、中职校长职级制。建立完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研究制定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探索建立“双语”教师保障制度。
2.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开展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试点。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的办法。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绩效评估和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的政策措施。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提高农牧区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