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要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试点地区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创造条件。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建立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绿色通道。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有序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1.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理顺政府与医院的关系,科学界定政府和医院的职责。县级人民政府主要履行规划、出资和监管职责,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法人自主权;县级公立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负责提供各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科室和岗位设置、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医院更大的自主权。
2.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医院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及运行规则,完善院长负责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使医院真正成为自主运行、自我管理的医疗服务实体。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3.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机构编制的最大使用效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五)着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严格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任职资质。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依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改革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将病种诊疗能力、分级手术能力和完成工作量等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