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理密植。精选加工种子,搞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做好播种机具准备、维修和机手技术培训等工作,扩大玉米、大豆免耕机播面积和水稻机械插秧面积,抢时早播,足墒下种,一播全苗,提高苗期整齐度。按照不同品种、不同地力、不同产量水平的要求,做到合理密植。玉米高产紧凑型品种适宜密度为4500-5000株/亩,中产品种为4000-4500株/亩,稀植大穗型为3000-3500株/亩;超级杂交稻为15000-18000穴/亩、每穴1-2株,粳稻为18000-20000穴/亩、每穴2-3株;大豆品种为15000株/亩;春薯为3000株/亩左右,夏薯为3500株/亩左右。
(三)灭茬除草。出齐苗后,对玉米等秋田及时进行中耕灭茬。要针对不同的秋作物,正确选用化学除草剂和化除技术,减轻田间杂草危害,严防药害发生。麦后铁茬播种的玉米,要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苗后3-5叶时进行杂草茎叶处理。水稻田选用对路除草剂掺土,撒施田面,有效防除杂草。
(四)合理施肥。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因地因时制宜制定施肥方案,做到科学施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施用缓控释肥料和生物肥料,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要改变“一炮轰”施肥旧习惯,大力推广玉米叶龄追肥技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2次追肥。对超高产攻关玉米田,提倡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分3次追肥。水稻重点施好分蘖肥和补施穗粒肥;大豆重点施好初花肥;红薯重点施好团棵肥。
(五)科学灌溉。要依据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需水规律,及时浇好“丰产水”。在玉米生产中,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拔节水、抽穗水、灌浆水,防止“卡脖旱”。在水稻生产中,要充分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积极推广浅、湿、干交替的节水灌溉技术,做到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
(六)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立足治早、治小、治了,选用对路农药,掌握最佳时期,做到科学防治、降低成本、提高防效。要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科学选用农药,推广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粘虫、棉铃虫及红蜘蛛、玉米螟、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水稻重点抓好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二、三化螟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充分发挥植保专业机防队的作用,切实加强对突发性、暴食性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及早发现,及时扑灭,坚决控制其蔓延流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人畜中毒,降低药物残留,保护环境,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