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安全与健康。
4.国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的推广,需要生产经营单位继续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5.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暴雨、飓风、高温等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安全生产面临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将快速增长,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数量也与日俱增,将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矛盾、新问题和新隐患,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既要努力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又要主动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客观剖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未来一段时期安全生产总体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专项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高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
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考核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范,全市工矿商贸领域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道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的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亿元GDP死亡率下降到0.13以下;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道路交通机动车万车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
(三)专项指标(以2010年数据为基数)
到2015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平均每年下降3%);非煤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5%(平均每年下降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平均每年下降3%);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平均每年下降2%);工矿商贸10万人从业人员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4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