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1)在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研究、测评、应用和发布工作,把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考核体系。(2)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对区域、行业总体质量状况的分析,不断提高行业整体质量状况,向相关部门通报行业质量信息,尽快形成年报制度。(3)加快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状况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信息发布平台,使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关心质量的所有人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全省质量现状;形成一个顺畅的信息收集、发布的渠道,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多样性。
3、加快推进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积极协调财政资金,筛选主要地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中的工业企业和产品,配合质监部门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和计量测试中心,做好质量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点建好食品、装备制造、机械、汽车、医药等产品质量监督机构,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扩大产品质量检验覆盖面。
4、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按照《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豫政〔2007〕28号)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工信部科〔2009〕211号)要求, 加快工业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开展全省工业各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的标准化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省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情况;二是围绕我省十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大标准制定力度,重点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科技创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每一个省辖市选择2个标准化工作进展良好的企业作为试点,总结经验,交流推广标准化工作成果;四是推进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质量平安建设,既有利于加强工业产品加强质量工作,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的基础工程。一是加快全省工业产品质量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完善政府部门质量状况权威发布,有效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二是建立并完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审查与生产许可制度,严格监管审查,严格许可准入,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三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建立特种设备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