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一是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严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严格执行“两高”产业淘汰标准,认真落实工业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淘汰任务。制定出台淘汰落后产能考核实施方案,建立考核机制。二是推动工业节能降耗。继续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组织实施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国家及地方标准并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开展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建立重点用能企业监测分析系统。组织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开展节能新产品认定工作。三是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制定《河南省工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广一批综合利用先进企业和示范基地。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
(七)加强煤炭基层基础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加强煤炭基层基础工作。把今年作为煤炭基层基础建设年,制定实施年度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煤矿生产质量标准化及“五优”矿井创建工作,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增强抗灾防灾能力。力争全年建成高产高效矿井50处、“五优”矿井15处,国有重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实现100%,地方煤矿达到30%以上,中小型煤矿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不断提高煤炭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开采和综合利用,积极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加强煤炭生产和经营监管,严格标准和程序,严把煤矿生产、经营许可准入关,推动煤炭经营企业优化服务,推进煤炭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二是完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扎实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坚持“真控股、真投入、真管理”,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管理到位,支持省骨干煤炭企业做大做强。规范被兼并重组小煤矿行业管理,推动双重监管。
(八)加快两化融合,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一是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力争在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和运维经费管理上实现突破。开展《
河南省信息化条例》执法检查,完善信息化目标考核责任制,用好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营造信息化发展氛围。二是加快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研究出台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指导意见,推进企业信息化等级测评,建立企业信息化激励机制。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做好示范工作,创建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开展产业集聚区两化融合试点。协调三大通信运营商落实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3G网络覆盖到行政村。三是加快实施电子政务整合提升工程。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完成电子政务省级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完成电子效能监察系统建设,启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程,继续抓好一批重要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完成省辖市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落实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启动省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事故通报和报告制度,建立容灾备份机制和工作制度,开展年度信息安全大检查。同时,深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