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外经贸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二、推广电子商务模式

  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契机,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普及、孵化培育、重点推动,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化整合内部资源,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销售、管理等领域。转变外贸企业主要靠实体展会洽谈业务的传统模式,提高电子商务在拓展国际市场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建设运营好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不断提高平台知名度,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提高平台使用成效。鼓励中国茶都电子商务平台-茶多网及其它电子商务新模式,创新贸易模式,拓展贸易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建设海峡两岸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吸引电子商务企业,研发、培训等相关机构入驻园区。建设“闽台电子商务合作工程”,推进闽台电子商务合作。

  三、增强电子口岸功能

  建成覆盖全省两个关检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陆和一站式服务”等功能,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兼具物流商务等具有地方特色服务的统一信息平台,为我省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服务。与中国电子口岸等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与台湾关贸网路等开展口岸信息化业务合作,促进闽台贸易便利化;与周边省市电子口岸实现对接合作,为进出口货物提供“远程、高效、便利、安全”的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

  四、促进电子商务、政务有效融合

  重点推进我省15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的资源,实现电子商务平台通用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建设好福建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上的“政府、金融、企业”互动频道,促进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融合。完成电子口岸与商务平台的对接,建立政务和商务资源共享系统,初步建成涵盖政务审批、金融信贷、企业融资、检验检疫、物流运输等服务的一条龙、一站式综合平台。

第四章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到推动外经贸发展的全过程,在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正确认识外经贸发展与经济发展、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内需和外需、顺差和逆差、利用外资与产业安全、加工贸易与产业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品牌与收购品牌、港口资源优势与港口集约化发展、自主发展与协作发展的关系。以更开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阔的胸襟,继续解放思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力度,切实推进外经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第二节 完善外经贸政策促进体系



  建立完善与我省外经贸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增强财政政策的战略性、导向性和稳定性,确保各级财政支持力度适应全省外经贸发展需要。完善财政政策促进内容,着力支持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外经贸结构调整优化、食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外资、外贸、外经良性互动发展等。改进财政政策促进方式,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支持。继续实施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的政策。完善金融支持外经贸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开展进出口信贷业务。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扩大外经贸融资担保业务。继续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外经贸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海外人民币业务。

第三节 支持外经贸行业商协会发展壮大



  处理好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三方的关系,促进三方协调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加快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动优势特色出口行业组建商协会,鼓励支持行业商协会切实承担起行业自律维权、国际市场开拓、应对贸易壁垒、沟通政府与企业等职能。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商协会在主要国际市场组建分支机构。推进行业商协会自主化、民间化、市场化发展。培育壮大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商会,充分发挥出口基地商会在协调行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外经贸促进政策、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外经贸促进工作新机制。

第四节 培养实现外经贸跨越发展的人才



  深度推进“人才强商”战略,以能力建设为主题,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外经贸政府管理人才、中介服务人才和企业经营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实现“十二五”外经贸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知识复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支持人才强商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外经贸人才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培训,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拓展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人才交流与教育培训合作,探索闽台外经贸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大力开发华人华侨人才资源。加强外经贸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引智力度。

第五节 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继续推进省部协作、省市协作、省各部门之间协作以及跨省协作,切实形成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和商务、金融、财政、海关、质检、税务等多部门联动的外经贸发展促进体系,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合作、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海关企业管理办法和进出口商品法检管理办法,提高通关和检验检疫服务效率,降低通关环节费用。提升出口退税服务,加快退税申报速度。建立健全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第六节 抓好规划的落实


  强化规划实施,各市外经贸发展规划要以本规划为依据,要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监测,做好规划中期评估,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实行规划调整制度,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外经贸实际运行与规划目标发生重大偏离时,可对本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调整。各级外经贸部门要自觉以规划指导各项工作,增强外经贸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附件
  福建省“十二五”外经贸发展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计划进度

责任单位

一、陆地港

1

武夷山陆地港

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提供国际港口服务、货物集散服务、货物中转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增值服务、商贸流通服务、商品展示交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

2011年完成陆地港基础设施建设,并正式运营;2011年4月开始规划新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加工区、商贸配送中心、保税展览贸易中心等;2012年开始征地、新建,计划2015年完成。

南平市人民政府

2

晋江陆地港

以国际国内贸易集装箱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发展具有口岸功能的综合保税物流,区域中转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全面融入海西城市群物流体系,使晋江陆地港成为海西经济区重要的内陆商品集散和物流基地。

2011年建设海关监管区和保税仓储区并投入运营,提供国际贸易所需要的中转,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2012年规划建设集装箱货运站及配载中心;2013-2015年规划建设国际采购贸易区。

泉州市人民政府

3

沙县陆地港

依托三明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核心,大力发展保税仓储、堆存、运输配送等功能,以区域物流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保税政策,实现厦门港等沿海港口与三明陆地港的有效联动,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好、可持续生态型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三明陆地港项目建设成为具备集装箱保税仓储、堆存、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的面向海西经济区的闽赣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011-2012 年完成平整堆场,建设三座非保税物流仓库、综合楼、展示厅、配套建设变电站、卡口与围网、三座重空箱堆场、联检办公楼;2012-2014年建设三座保税物流园区(面积总计两万平方米左右)、物流配套服务用房以及油污水处理站;2012-2015年建设三座重空箱堆场。

 

三明市人民政府

4

龙岩陆地港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核心,构建高效率、低成本、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具备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商品展示、出口加工和综合服务与商贸相结合等功能的闽粤赣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011年正式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力争年底如期试运营;2012年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货运交易中心、铁路货运场改造工程项目;2013-2014年重点开发特色产业展示交易中心及产品研发技术输出中心;2015年开工建设海西(龙岩)再生资源物流中心项目。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信息化平台

5

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

建设集高等级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及综合配套办公服务设施为一体的第三方IT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促进我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平台。项目位于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总占地1222.5亩,总投资38亿元。

2010年11月开工奠基、征地拆迁及土地平整;计划三年内完成项目建设。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6

福建省外经贸系统数据中心

目标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内外网协同办公,对外信息实时发布,移动办公,数据资料的检索、查询和分析决策等功能。

2011年启动;2014年建成。

福建省外经贸厅

7

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该项目是省外经贸厅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联合建设推广的全国首个区域电子商务平台。自2007年底开始建设,已成为我省1万多家外经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平台。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促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区域性平台和国际性平台相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定向应用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通用性服务相结合。

2011年底前完成专业性服务和通用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与定向利用相结合;2012年底前完成区域性平台与国际性平台相结合;2014年完成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8

茶多网

由中国茶都集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联合共建。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产地直销模式(F2C),为茶农、茶商与国际国内消费者之间搭起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茶产业绿色通道。

2010年11月14日开通;2013年底前整合国内各大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覆盖全国的茶专业电子商务示范平台。

安溪县政府

9

政·金·企互动频道

由政府牵头,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的金融单位与企业之间高效的融资对接机制。特点是政府政策发布、金融工具推介、企业运营服务需求三方在同一平台互动。

2011年1月17日开通;2011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升级改造工程;2013年底前建成具备一定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10

台湾正品网

由省外经贸厅与具有台湾政府背景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合作建设,为两岸首个网络购物平台。目标是建设一个台湾中小企业和产品直接面向大陆消费者的、模式规范的单向网络交易平台。后续将发展双向的“闽台正品网”

2011年4月开通运行;2012年底前完成招商工作;2014年底前完善运行机制。

福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11

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及育成中心

由省外经贸厅、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台湾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合作共建。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建成两岸最具集聚能力的高效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暨“电子商务育成中心”。

2010年12月31日签约并开始招商;2013年建成。

福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三、重点商品出口基地

12

家具及装饰品出口基地

建设展会商务平台,组织基地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建设金融服务平台,为会员提供金融服务,力争到2015年,年保额达15亿人民币;建设研发设计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等研发成果;建设检测认证平台,为会员提供各类检测、认证服务。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0年底、2011年初各类平台启动建设,到2015年,平台功能基本完善。

福州市人民政府

13

船舶出口基地

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向出口基地集聚,提高基地会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省船舶出口产品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开展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建设,平台年市场总额力争达到1亿元、研发人员发展到400人;建立包括金融、贸易、商务、法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库;进行国内外采购商、供应商的供应链整合与行业信息整合;组织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引导有条件的会员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大力发展会员企业,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并启动产品创新设计等平台建设;2015年各项建设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福州市人民政府

14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

完善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与评价平台、IT新产品体验平台、福州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和动漫游戏体验馆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性展会,配合做好深圳高交会等国内展会的参展与布展工作;完善信息采集渠道,做好外贸统计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基地延伸产业链。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5年完成各类平台建设。

福州市人民政府

15

节能灯具出口基地

建设公共检测、认证、营销等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公平贸易预警工作;引导组织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启动建设海西半导体照明国际认证中心,“十二五”期间建成厦门LED检测中心。

厦门市人民政府

16

机械装备出口基地

建设一批对全省机械行业起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机械装备产品;建设一批能够带动机械装备行业共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物流中心。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建成以基地商会为主体的出口基地服务系统;力争2012年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厦门市人民政府

17

体育用品出口基地

建设体育用品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体育用品行业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体育用品展示交易中心(专业贸易市场);建设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产品检测认证等平台,为全行业提供服务。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底完成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其他平台陆续建成。

厦门市人民政府

18

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基地

建设罐头食品科技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工艺,节能减排,提高劳动生产力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为行业提供安全卫生的出口原料;建立涉农企业管理、工艺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外贸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出口基地-政府-商会-企业之间协调沟通机制,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0年底各平台全部启动建设;2011年完成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预计2013年其他平台建成。

漳州市人民政府

19

家用电器及钟表出口基地

建设若干个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钟表设计、钟表检测模具开发、成果转化等服务;建设若干个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材料、产品等检测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建设信息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基本完成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其他各类平台全面启动建设;2013年各类平台基本建成。

漳州市人民政府

20

箱包及伞出口基地

建设制伞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箱包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建设箱包及伞品牌(东盟)展览中心,推广行业品牌,开拓东盟市场;制订箱包和制伞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国际贸易话语权。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启动各类平台建设。

泉州市人民政府

21

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

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全国陶瓷树脂工艺品行业最权威、最专业、最实用的大型B2B、B2C网站;建设产品检测服务平台,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建设展销平台,建立一个自主的国际性专业展览会,在国内联合打造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制订树脂工艺品行业标准。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启动信息平台建设,2014年达到预期目标;2013年完成产品检测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完成展销平台建设;预期2013年完成行业标准制定。

泉州市人民政府

22

石材及制品出口基地

促进会员企业与世界各国在石材及相关制品方面的交流和贸易合作,扩大出口份额;建设石材及制品检测平台,统一行业标准;建设俄罗斯仓储物流中心,开拓西欧市场。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开始筹建福建省石材及制品检测平台和南安石材仓储物流中心。

泉州市人民政府

23

纺织服装出口基地

建设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公共检测检验服务平台,为基地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实验协作服务;建设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公共研发、展示、物流及教育培训、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基地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览会及新兴市场开拓活动。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建成公共检测平台,并启动其他平台建设。

  

泉州市人民政府

24

鞋业出口基地

建设出口鞋业检验检测平台,为行业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典范并提供检测服务;建设出口鞋业展示中心,为行业提供鞋材展示、新制鞋设备展示、新产品发布中心和鞋设计展示平台;建设出口鞋业产品研发创新设计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贸易方式转变。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0年建设检测平台,2011年开始提供服务;2011年筹建研发创新设计平台,2013年平台开始提供服务;2015年平台预期目标实现。

 

莆田市人民政府

25

林产品出口基地

建设林产品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提升行业技术服务水平;建设林产品人才培训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人才储备;制订林产品出口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设林产品品牌展览中心。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各类平台开始筹建,2015年基地建设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南平市人民政府

26

电机出口基地

编制基地建设实施规划,引导企业整合、优化和拓展,以福安为龙头区域,向东侨工业集中区延伸发展,赛岐经济开发区以全球电机制造的领军企业-台湾东元集团的高速冲压中心及铝压铸厂项目为龙头,带动并辐射周边电机配件企业发展;建设基地企业产品展示馆;建设中小电机科技创新平台、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公共展示平台、电机出口物流中心以及电机出口铸造中心等。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完成检测平台和展示平台建设并开始提供服务;2011年完成产品展示馆建设;2013年完成电机出口物流中心;2013年启动电机出口铸造中心建设。

宁德市人民政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