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地港
|
1
| 武夷山陆地港
| 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提供国际港口服务、货物集散服务、货物中转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增值服务、商贸流通服务、商品展示交流服务、物流信息服务。
| 2011年完成陆地港基础设施建设,并正式运营;2011年4月开始规划新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加工区、商贸配送中心、保税展览贸易中心等;2012年开始征地、新建,计划2015年完成。
| 南平市人民政府
|
2
| 晋江陆地港
| 以国际国内贸易集装箱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发展具有口岸功能的综合保税物流,区域中转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全面融入海西城市群物流体系,使晋江陆地港成为海西经济区重要的内陆商品集散和物流基地。
| 2011年建设海关监管区和保税仓储区并投入运营,提供国际贸易所需要的中转,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2012年规划建设集装箱货运站及配载中心;2013-2015年规划建设国际采购贸易区。
| 泉州市人民政府
|
3
| 沙县陆地港
| 依托三明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核心,大力发展保税仓储、堆存、运输配送等功能,以区域物流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保税政策,实现厦门港等沿海港口与三明陆地港的有效联动,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好、可持续生态型的物流配送体系,将三明陆地港项目建设成为具备集装箱保税仓储、堆存、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的面向海西经济区的闽赣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2011-2012 年完成平整堆场,建设三座非保税物流仓库、综合楼、展示厅、配套建设变电站、卡口与围网、三座重空箱堆场、联检办公楼;2012-2014年建设三座保税物流园区(面积总计两万平方米左右)、物流配套服务用房以及油污水处理站;2012-2015年建设三座重空箱堆场。
| 三明市人民政府
|
4
| 龙岩陆地港
|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核心,构建高效率、低成本、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具备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商品展示、出口加工和综合服务与商贸相结合等功能的闽粤赣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2011年正式启动保税物流中心、力争年底如期试运营;2012年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货运交易中心、铁路货运场改造工程项目;2013-2014年重点开发特色产业展示交易中心及产品研发技术输出中心;2015年开工建设海西(龙岩)再生资源物流中心项目。
| 龙岩市人民政府
|
二、信息化平台
|
5
| 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
| 建设集高等级数据中心、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及综合配套办公服务设施为一体的第三方IT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促进我省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平台。项目位于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总占地1222.5亩,总投资38亿元。
| 2010年11月开工奠基、征地拆迁及土地平整;计划三年内完成项目建设。
|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
6
| 福建省外经贸系统数据中心
| 目标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内外网协同办公,对外信息实时发布,移动办公,数据资料的检索、查询和分析决策等功能。
| 2011年启动;2014年建成。
| 福建省外经贸厅
|
7
| 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 该项目是省外经贸厅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联合建设推广的全国首个区域电子商务平台。自2007年底开始建设,已成为我省1万多家外经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平台。下一步建设目标是促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区域性平台和国际性平台相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定向应用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通用性服务相结合。
| 2011年底前完成专业性服务和通用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与定向利用相结合;2012年底前完成区域性平台与国际性平台相结合;2014年完成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
8
| 茶多网
| 由中国茶都集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联合共建。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产地直销模式(F2C),为茶农、茶商与国际国内消费者之间搭起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茶产业绿色通道。
| 2010年11月14日开通;2013年底前整合国内各大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覆盖全国的茶专业电子商务示范平台。
| 安溪县政府
|
9
| 政·金·企互动频道
| 由政府牵头,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的金融单位与企业之间高效的融资对接机制。特点是政府政策发布、金融工具推介、企业运营服务需求三方在同一平台互动。
| 2011年1月17日开通;2011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升级改造工程;2013年底前建成具备一定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
10
| 台湾正品网
| 由省外经贸厅与具有台湾政府背景的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合作建设,为两岸首个网络购物平台。目标是建设一个台湾中小企业和产品直接面向大陆消费者的、模式规范的单向网络交易平台。后续将发展双向的“闽台正品网”
| 2011年4月开通运行;2012年底前完成招商工作;2014年底前完善运行机制。
| 福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
11
| 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及育成中心
| 由省外经贸厅、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台湾中华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合作共建。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建成两岸最具集聚能力的高效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暨“电子商务育成中心”。
| 2010年12月31日签约并开始招商;2013年建成。
| 福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
三、重点商品出口基地
|
12
| 家具及装饰品出口基地
| 建设展会商务平台,组织基地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建设金融服务平台,为会员提供金融服务,力争到2015年,年保额达15亿人民币;建设研发设计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等研发成果;建设检测认证平台,为会员提供各类检测、认证服务。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0年底、2011年初各类平台启动建设,到2015年,平台功能基本完善。
| 福州市人民政府
|
13
| 船舶出口基地
| 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创新要素向出口基地集聚,提高基地会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省船舶出口产品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开展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建设,平台年市场总额力争达到1亿元、研发人员发展到400人;建立包括金融、贸易、商务、法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库;进行国内外采购商、供应商的供应链整合与行业信息整合;组织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引导有条件的会员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大力发展会员企业,培育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并启动产品创新设计等平台建设;2015年各项建设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 福州市人民政府
|
14
|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地
| 完善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与评价平台、IT新产品体验平台、福州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和动漫游戏体验馆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性展会,配合做好深圳高交会等国内展会的参展与布展工作;完善信息采集渠道,做好外贸统计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基地延伸产业链。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5年完成各类平台建设。
| 福州市人民政府
|
15
| 节能灯具出口基地
| 建设公共检测、认证、营销等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公平贸易预警工作;引导组织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启动建设海西半导体照明国际认证中心,“十二五”期间建成厦门LED检测中心。
| 厦门市人民政府
|
16
| 机械装备出口基地
| 建设一批对全省机械行业起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机械装备产品;建设一批能够带动机械装备行业共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物流中心。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建成以基地商会为主体的出口基地服务系统;力争2012年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
| 厦门市人民政府
|
17
| 体育用品出口基地
| 建设体育用品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体育用品行业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性的体育用品展示交易中心(专业贸易市场);建设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产品检测认证等平台,为全行业提供服务。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底完成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其他平台陆续建成。
| 厦门市人民政府
|
18
| 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基地
| 建设罐头食品科技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工艺,节能减排,提高劳动生产力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为行业提供安全卫生的出口原料;建立涉农企业管理、工艺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外贸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出口基地-政府-商会-企业之间协调沟通机制,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益。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0年底各平台全部启动建设;2011年完成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预计2013年其他平台建成。
| 漳州市人民政府
|
19
| 家用电器及钟表出口基地
| 建设若干个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钟表设计、钟表检测模具开发、成果转化等服务;建设若干个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材料、产品等检测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建设信息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基本完成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其他各类平台全面启动建设;2013年各类平台基本建成。
| 漳州市人民政府
|
20
| 箱包及伞出口基地
| 建设制伞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箱包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建设箱包及伞品牌(东盟)展览中心,推广行业品牌,开拓东盟市场;制订箱包和制伞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国际贸易话语权。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启动各类平台建设。
| 泉州市人民政府
|
21
| 陶瓷树脂工艺品出口基地
| 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全国陶瓷树脂工艺品行业最权威、最专业、最实用的大型B2B、B2C网站;建设产品检测服务平台,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建设展销平台,建立一个自主的国际性专业展览会,在国内联合打造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制订树脂工艺品行业标准。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启动信息平台建设,2014年达到预期目标;2013年完成产品检测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完成展销平台建设;预期2013年完成行业标准制定。
| 泉州市人民政府
|
22
| 石材及制品出口基地
| 促进会员企业与世界各国在石材及相关制品方面的交流和贸易合作,扩大出口份额;建设石材及制品检测平台,统一行业标准;建设俄罗斯仓储物流中心,开拓西欧市场。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开始筹建福建省石材及制品检测平台和南安石材仓储物流中心。
| 泉州市人民政府
|
23
| 纺织服装出口基地
| 建设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公共检测检验服务平台,为基地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实验协作服务;建设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公共研发、展示、物流及教育培训、转型升级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基地企业参加境内外专业展览会及新兴市场开拓活动。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建成公共检测平台,并启动其他平台建设。
| 泉州市人民政府
|
24
| 鞋业出口基地
| 建设出口鞋业检验检测平台,为行业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典范并提供检测服务;建设出口鞋业展示中心,为行业提供鞋材展示、新制鞋设备展示、新产品发布中心和鞋设计展示平台;建设出口鞋业产品研发创新设计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贸易方式转变。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0年建设检测平台,2011年开始提供服务;2011年筹建研发创新设计平台,2013年平台开始提供服务;2015年平台预期目标实现。
| 莆田市人民政府
|
25
| 林产品出口基地
| 建设林产品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提升行业技术服务水平;建设林产品人才培训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人才储备;制订林产品出口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建设林产品品牌展览中心。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各类平台开始筹建,2015年基地建设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 南平市人民政府
|
26
| 电机出口基地
| 编制基地建设实施规划,引导企业整合、优化和拓展,以福安为龙头区域,向东侨工业集中区延伸发展,赛岐经济开发区以全球电机制造的领军企业-台湾东元集团的高速冲压中心及铝压铸厂项目为龙头,带动并辐射周边电机配件企业发展;建设基地企业产品展示馆;建设中小电机科技创新平台、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公共展示平台、电机出口物流中心以及电机出口铸造中心等。
| 2010年底完成基地商会组建;2011年完成检测平台和展示平台建设并开始提供服务;2011年完成产品展示馆建设;2013年完成电机出口物流中心;2013年启动电机出口铸造中心建设。
| 宁德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