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基地建设,增强供种保障能力
(一)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优化种子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积极组织开展种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注重企业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业机械配套,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玉米、马铃薯、蔬菜、花卉和杂交油菜等种子生产基地,全面提高种子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种子供应数量和质量安全。鼓励和引导种子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等方式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分工负责)
1.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张掖、武威、酒泉、金昌市为主,沿黄灌区和陇东、陇南为补充,建设标准化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00万亩以上,年产种量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主要建设灌溉渠系、田间道路、晾晒场地、大型烘干设施及农户小型烘干晾晒设施等,推广膜下滴灌、作业机械,提高基地单位面积产出能力,推行玉米种子分散晾晒、烘干和集中晾晒、烘干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2.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以定西市为主,南部、河西和陇东为补充,建设标准化马铃薯脱毒种薯一级繁育基地170万亩,年产脱毒种薯25亿公斤。主要建设种薯贮藏库、原种生产网棚、脱毒组培室、病毒检测室,配备所需仪器设备,提高脱毒种薯质量水平及生产、贮藏和病毒检测能力。
3.蔬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以肃州、甘州、凉州区和高台县为主,建成全国一流的蔬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年产种量375万公斤,年出口种子150万公斤以上。主要建设膜下滴灌、制种网棚、田间道路等,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
4.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以天祝、民乐、山丹县为主,建成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种量750万公斤。主要建设农田机耕路桥、田埂硬化设施、田间道路、质量检验室等,平整土地,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和作业机械,提高稳定供种能力。
5.小麦、大麦种子生产基地。在小麦主产区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0万亩,年产种量156亿公斤。以永昌、山丹、民乐县和玉门市为主要区域,建成优质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种量3500万公斤。主要建设农田机耕路桥、田间道路、田埂硬化设施、考种室、检验室,平整土地,配备作业机械、实验仪器设备等。
(二)建立南繁科研和鉴定基地。在海南三亚市乐东县建设30亩甘肃省农作物南繁基地,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及种子检验、科研育种场所,为省内“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提供科研平台,为全省农作物种子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提供种植鉴定平台,满足种子市场监管需要,提升种业研发水平。(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