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准确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有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务公开融入首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确保党务公开服从和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实现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积极稳妥,依纪依法。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外,应按照党纪党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党员公开。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时调整、充实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机制。
3、分类指导,规范科学。针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其职责和特点,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和方式,规范共性、突出个性,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开内容应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应多样、便捷,公开程序应规范、严谨,并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鼓励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4、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公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对党务公开事项决策、运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公开,防止形式主义。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有效对策,实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
5、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建立起协调并进的工作机制、运行模式和制度保障,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把党务公开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有机结合,围绕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梳理业务工作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形成制度防控链条和权力规范运行机制,实现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