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农业厅行政审批公告——关于审定通过的22等58个四川省农作物品种的公告

  (4)产量表现: 2008年区试平均亩产157.5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3.1%(极显著),4点增产,2点减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39.8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5.9%(极显著),5点增产,1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141.7公斤,比对照增产9.0%,增产点率75%。
  2010年在南充、茂县、武胜、乐山和西充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7.2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23.0%。
  (5)栽培要点:①播种期:春播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②密度:春播净作亩植1.2-1.3万株;③田间管理:重施底肥,看苗酌施提苗肥,增施花荚肥,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花荚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及鼠害。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
  4、贡豆21
  (1)选育单位: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自育品系9407(来源于西农87-3×美国黄沙豆)为母本,贡豆15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区试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20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平均株高68.9厘米,有效分枝4.4个,主茎节数12.2个;叶中等大小,卵圆形,紫花,灰毛;平均单株荚数38.9个,单株粒数69.3粒,单株粒重16.2克;荚灰褐色,每荚1.9粒;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百粒重22.2克;完全粒率88.8%;抗病性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7%,粗脂肪含量21.3%。
  (4)产量表现: 2008年区试平均亩产157.5kg,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3.1%(极显著),6点均增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44.5kg,比南豆5号增产19.8%(极显著),6点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151.0kg,比对照增产16.2%,增产点率100%。
  2010年在峨嵋、泸州、茂县、成都、自贡五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5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22.3%。
  (5)栽培要点:①播期:春播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②密度:春播净作亩植1.3万株/亩。③田间管理:以腐熟有机肥混过磷酸钙30公斤作底肥,苗期用清粪水或速效氮(每亩尿素5公斤)提苗,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虫、鼠害,黄熟及时收获。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
  5、成豆15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浙春3号作母本,开育10号作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区试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15.8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平均株高64.2厘米,主茎节数13.4个,分枝数2.4个;叶椭圆形,叶片中等大小,紫花,灰毛;平均单株荚数34.5个,单株粒数68.2粒,单株粒重15.1克;荚棕色,平均每荚2.0粒;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百粒重21.9克;完全粒率90.5%;抗病性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4.4%,粗脂肪含量20.2%,合计64.6%。
  (4)产量表现: 2008年区试平均亩产164.7kg,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6.1%(极显著),四点增产,二点减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38.3kg,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4.6%(极显著),五点增产,一点减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0.0kg,比对照增产15.4%,增产点率75%。
  2010年在乐山、雅安、茂县、成都、自贡五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4公斤,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21.8%。
  (5)栽培要点:①播种期:春播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②密度:春播净作亩植1.6-1.7万株;③施肥:腐熟有机堆肥拌磷肥25公斤/亩作种肥;④田间管理:及时间苗、补苗,确保全苗,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鼠、鸟害。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区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

  一、高 粱
  泸州红1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用青壳洋高粱与地方高粱品种牛尾砣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酿酒型高粱品种。
  (3)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平均130天;平均株高260.5厘米,穂长35.6厘米,穂粒重57.5克,千粒重17.0克;芽鞘紫色,幼苗绿色,穂伞形,散穂,红壳,褐粒,胚乳糯质。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植保室接种鉴定:耐叶斑病,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7%。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率为0。抗倒性与对照一致。经泸州市酿酒科学研究所测试:籽粒粗蛋白含量8.27%,总淀粉72.89%,单宁1.32%。
  (4)产量表现: 2008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32.0公斤,比对照青壳洋高粱增产6.96%,5点均增产;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334.7公斤,比对照青壳洋高粱增产6.36%,5点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333.4公斤,比对照增产6.65%,增产点率100%。
  2009年在泸县、江安、德阳、古蔺和达州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3.96公斤,比青壳洋高粱增产5.62%。
  (5)栽培要点:①播种期:泸州于3月上、中旬即可播种;②密度:净种亩植7000-8000株,间套作亩植4000-5000株;③田间管理:6-8叶移栽,亩施纯氮10公斤,重底早追,氮磷钾配施,注意蚜虫、螟虫防治。
  (6)适宜种植区域: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区

  二、蔬 菜
  (一)苦瓜
  1、早白1号苦瓜
  (1)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株州长白苦瓜高代自交系(9925-5-7-11-2-25)作母本,成都大白苦瓜高代自交系(9903-1-3-4-3-4)作父本进行杂交而成。
  (3)特征特性:属春季早熟品种,定植到采收约60天。主蔓长3米以上,节间长7~10厘米,生长势较强,分枝性较强。叶片绿色、叶形掌状浅裂,第一雌花节位7~10节,连续座果能力强。商品瓜白色,长圆柱形,瓜面为条瘤与点瘤相间,平均瓜长31厘米,平均单瓜重250克。味清香、粗纤维少,略苦,品质优,商品性好。田间病毒病、白粉病发病程度轻于对照。
  (4)产量表现:前期平均产量为884公斤/亩,较对照成都大白苦瓜增产12.3 %;平均总产量为2079公斤/亩,较对照成都大白苦瓜增产11.2%。
  (5)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四川盆地:早春大棚栽培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3月上旬,采用催芽播种,保护地栽培,更能提早上市,亩用种量0.5公斤。栽培密度1700~2000窝/亩,每窝1 株。春季露地栽培适宜播期为3月中旬。? 肥水管理:定植前整地施肥,深翻土地15~20厘米,深沟高厢,精耕细作,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70~90公斤、硫酸钾10公斤,重追花期肥。? 搭架、引蔓、整枝:以人字架为好。该品种分枝性强,早期产量高,应单蔓整枝,及时除去侧芽,提高早期产量。④ 病虫害防治:危害苦瓜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瓜食蝇,病毒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应及时管理,科学施肥,搞好田园清洁。严格实施轮作制度。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生物、化学农药。⑤适时采收:根据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陆续采收上市,促进开花结瓜,增加产量。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苦瓜种植区。
  2、川苦9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自育强雌系Q01为母本,自交系“259”为父本于2005年配组而成。母本“Q01”是以“槟城苦瓜”萌动种子辐射突变产生的高雌花比例单株,经多代定向选择而形成的强雌系;父本“259”是以海南地方品种海新苦瓜经多代自交纯化而形成的自交系。2007年进行品比试验,2008~2009年进行多点试验、生产试验,该组合都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2010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早熟。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主蔓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低,一般在主蔓第6~10节。主侧蔓雌花多,挂瓜能力强,可连续结瓜。瓜长锥形,绿色,表皮光滑,条瘤,长25-35厘米,果肩横径5~7厘米,肉厚1.2厘米,单瓜重0.3~0.5公斤,肉质脆嫩,苦味适中。耐储运,较耐高温多湿天气。适于春季栽培。
  (4)产量表现:2008~2009年在泸州、南充、德阳、阿坝4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多点试验,4点平均产量为3547公斤/亩,对照1四川长白苦瓜为2429公斤/亩,比对照1增产46.4%;对照2蓝山大白苦瓜为2692 公斤/亩,比对照 2增产32.0%。2009年在泸州、南充、德阳等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645公斤/亩,比对照四川长白苦瓜增产45%。
  (5)栽培要点:① 适期播种。四川春季地膜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下作早熟栽培,可于2月下旬温床播种,每亩用种约300克,3月中下旬定植;露地栽培则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② 适宜密植。参考株行距0.3~0.6米×1.0~1.2米,每亩植1200~1800株。⑶ 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肥水管理,本品种因结果期集中,应施足基肥,结果初期及时追施N、P肥,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绑蔓时结合整枝,尽早采收根瓜,在中后期及时打去下部叶片。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苦瓜种植区。
  3、川苦10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自育强雌系“Q01”为母本,自交系“041”为父本于2005年配组而成。母本“Q01”是以“槟城苦瓜”萌动种子辐射突变产生的高雌花比例单株,经多代定向选择而形成的强雌系;父本“041”是商品种“绿苦瓜”经多代自交纯化而形成的自交系。2007年进行品比试验,2008~2009年进行多点试验、生产试验,该组合都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2010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3)特征特性:中熟。主蔓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低,一般在主蔓第10~12节。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主侧蔓雌花多,挂瓜能力强,可连续结瓜。瓜短圆锥形,绿色,表皮光滑、梗大、适宜运输,长25~30厘米,横径6~8厘米,肉厚1.2厘米,单瓜重0.3~0.5公斤,肉质脆嫩,苦味适中。较耐高温多湿天气。适于春季栽培。
  (4)产量表现:2008~2009年在泸州、南充、德阳、阿坝4个不同生态区进行区域试验,4点平均产量为3649.8公斤/亩,比对照1四川长白苦瓜(2428.8公斤/亩)增产50.4%;比对照2蓝山大白苦瓜(为2692.3 公斤/亩) 增产35.7%。2009年在泸州、南充、德阳等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3705公斤,比对照四川长白苦瓜增产47.0%。
  (5)栽培要点:① 适期播种。四川、重庆地区春季在地膜加小拱棚等保护设施下作早熟栽培,可于2月下旬播种在温床,每亩用种约300克,3月中下旬定植;露地栽培则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② 适宜密植。参考株行距0.3~0.6米×1.0~1.2米,每亩植1200~1800株。③ 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肥水管理,本品种因结果期集中,应施足基肥,结果初期及时追施N、P肥,全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绑蔓时结合整枝,尽早采收根瓜,在中后期及时打去下部叶片。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苦瓜种植区。
  (二)丝瓜
  1、蓉杂丝瓜1号
  (1)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母本3-6-1-6-3-2-9是成都农家品种中筛选的优良株系经6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父本14-5-4-4-19-6-7是从14号江苏肉丝瓜经6代自交定向选育而成,2005年配制组合,2006年进行品比试验,2007~2010年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