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品种培育工程。
1.中药材大品种培育。以培育大品种为目标,精选川贝母、川附子、丹参、川芎、川麦冬、川郁金(姜黄)、川白芷等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知名川产道地中药材,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模式,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在中药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中药新药、食品、保健品、日化品、兽用产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开发,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通产业链,打造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其中重点打造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的大品种2-3个,培育大品种3-5个。
2.中成药大品种培育。
加强现有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选择已有一定市场规模,疗效确切、特色明显、增长潜力大的中成药大品种,围绕质量标准和疗效提升等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提升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先支持康复新液、地奥心血康胶囊、洁尔阴洗液、松龄血脉康等30个中成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加速中药新药和相关产品的成果转化。重点支持地黄叶总苷胶囊、银杏内酯注射液等20个已获批准或即将获得批准的中药新药、中药相关产品的成果转化。
加强中药品种国际化示范研究。重点支持地奥心血康胶囊、三七通舒胶囊、糖脉康颗粒等3-5个中成药品种的国际注册研究,力争2-3个品种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5-8个,过5亿元的8-10个,过亿元的30-40个。
(三)大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中药工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育形成一批跨地区、跨省(市)经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重点加强对地奥集团、科伦集团、康弘集团、科创集团、恩威集团、国嘉集团、新绿色药业等一批成长迅速、自主知识产权中药产品贮备充足、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的扶持。
加大对中药流通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扶持科伦医贸、科创医药、德仁堂等医药商业企业。注重培育本地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打造以成都中药材天地网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将其培育为中药材信息、交易、仓储、流通标准、期货研发原料中心。
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1家,100亿元的1-2家,50亿元的3-5家,10亿元的8-10家,1亿元的80家以上。形成1个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
(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