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满足孤儿基本生活需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根据我省财力状况、城乡生活水平和儿童成长需要,确定全省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机构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各地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投入,确保孤儿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除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外,各市(州)、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到位。民政、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孤儿基本生活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按时发放,确保孤儿基本生活费用于孤儿。
(三)提高孤儿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各地要将孤儿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参保(合)费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将符合规定的残疾孤儿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和社会慈善组织可为孤儿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或补充保险。儿童福利机构可结合实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设置门诊部、诊所或卫生所(室),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卫生所(室)给予支持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防疫工作的指导,及时调查处理机构内发生的各种传染病疫情,并免费对适龄孤儿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鼓励、支持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减免孤儿医疗费用,医保起付标准以下费用及报销所剩部分费用从医疗救助资金中予以解决。积极为携带艾滋病病毒或感染艾滋病的孤儿采取适合儿童的医疗手段,提供便利、基本的医疗服务。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四)落实孤儿教育保障政策。各地要加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力度,保障孤儿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断提升孤儿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孤儿到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资助。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寄宿生全面纳入生活补助范围。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专科高校就读的孤儿,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优先予以资助;孤儿成年后仍在校就读的,继续享有相应政策,学校为其优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切实保障残疾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对具备条件的残疾孤儿,安排落实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等残疾孤儿,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不能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鼓励并扶持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教育捐款、捐赠及公益性资助的使用要优先向孤儿倾斜;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优先免费满足孤儿需要。学校教育要注重心灵关怀,加强对孤儿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推动孤残儿童健康成长。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