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对行业信用建设的分类监管
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信用分类监管,是杭州“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成果最直接有效的应用领域。应围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依法公开和共享,通过信用产品的使用,完善政府各部门在行政中的分类监管机制,形成条块优势互补的综合性社会信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行政监管效能。
表6 政府信用分类监管的重点任务
序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说明
|
1
| 财税监管
| 加强财税信用制度建设,以财政预算、纳税、政府采购等为重点,加大财税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力度,探索信用产品使用机制。
|
2
| 质量监管
| 以名牌培育、标准计量、监督抽查、违法查出、生产许可、特种设备安全以及政府质量奖励等活动为切入口,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制度。
|
3
| 海关监管
| 完善进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外贸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信息,探索信用产品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等环节的使用。
|
6
| 安全生产监管
| 在安全生产资质认定、企业安全风险准备金额度优惠等环节加强信用产品使用和信用监管。
|
9
| 环保监管
| 逐步拓展环保信用信息共享范围,进一步加强环保信用信息的管理和发布。
|
14
| 民政监管
| 积极开展社会组织信用评估,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估机制和信息披露、服务承诺制度,促进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在廉租房申请、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等各种福利政策中使用信用产品。
|
15
| 工商监管
| 加强企业、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登记,市场交易活动监管,合同监督检查,商标注册管理,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和广告监管等。
|
16
| 劳动人事监管
| 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库;完善用人单位分类监管;加强人事人才信用制度建设,加大公务员招聘、人才流动等环节信用产品的使用力度。
|
11
| 科技监管
| 推进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评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等科技领域的信用制度建设;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信用建设。
|
三)继续推进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建设
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是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打通信用信息共享渠道,发挥政府对市场信用行为监管,形成信用联防惩戒机制的有力抓手。“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建设成果。
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继续扩大部门数据来源渠道,特别是增加公共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归集。建立健全准确、及时的信息更新机制和信用信息数据归集的长效机制。
完善信用档案。以应用为引导,进一步完善企业、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和功能。重点丰富诚信档案中处罚与荣誉信息、个人和企业资质信息、教育程度等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关联,为信用档案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创造条件。
开展信用宏观决策分析。基于杭州市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归集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按照信用理论和模型,分析和动态监测我市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变化情况,判断我市社会整体信用的发展状况,为加强社会管理提供依据。
实现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覆盖范围,在区、县(市)开展信用信息共享试点工作,实现市、区两级信用信息联动。
加大农村信用宣传力度,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奖惩机制为重点,探索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农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突出抓好重点农户、农村合作专业组织、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
搞好信用信息公示。建立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归集各共建部门公开发布的信用信息,进行集中公示,分类别对失信信息和良好记录予以公示。
表7 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任务
序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说明
|
1
| 信用信息归集
| 继续扩大部门数据来源渠道,增加公共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归集,建立健全准确、及时的信息更新机制和信用信息数据归集的长效机制。
|
2
| 信用档案完善
| 完善信用档案的内容和功能,实现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关联,推广信用档案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
3
| 信用信息分析
| 按照信用理论和模型,分析和动态监测我市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变化情况,判断我市社会整体信用的发展状况。
|
4
| 区域信用信息共享
| 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覆盖范围,在区、县(市)开展信用信息共享试点工作,实现市、区两级信用信息联动。
|
5
| 农村征信体系
| 完善农村领域征信体系建设,将农村地区纳入政府联合征信系统。
|
6
| 信用信息公示
| 建立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归集各共建部门公开发布的信用信息,进行集中公示,分类别对失信信息和良好记录予以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