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民生服务行业的信用水平。建立水、电、气、医疗、保险、通信、数字电视、教育、汽车销售维修、餐饮娱乐等民生服务行业的社会公众评价制度,开展民生服务行业满意度调查和公示活动,以此推进诚信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民生服务行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民生服务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提高员工诚信服务意识,建立员工诚信奖罚机制。
积极开展制造业领域的信用建设。落实杭州“质量强市”工作部署,强化对食品药品等行业重点企业的质量监管,完善相关企业的信用监管,建立质量诚信档案。以建立和推广实施块状产业质量诚信联盟标准为载体,推进块状产业质量诚信建设;以名牌培育为载体,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设。
积极开展建筑业领域的信用建设。建立完善建设行业企业与从业人员信用征集机制,编制信用采集、维护和发布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包含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等为内容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落实工程建设不良行为和黑名单记录管理等制度,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的动态监管,形成市场与现场管理联动的工作机制。
探索推进农业领域的信用建设。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培养信用示范户,逐步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信用评级机制,推动建立农村中小企业信用约束机制。推广使用信用信息产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稳步探索发展农房抵押、股权质押和林权抵押等贷款。创造条件办理个人住房、汽车和家电等消费贷款,激活农村信用消费市场。切实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表5 主要行业信用建设的重点任务
序号
| 行业
| 任务说明
|
1
| 金融
| 以人民银行信用体系为基础,建设涵盖证券、保险、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企业的信用监管体系,加大对中央金融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完善金融企业内部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开展诚信金融服务,保持杭州金融生态环境优势地位。
|
2
| 物流商贸
| 建立物流企业的动态信用监管机制,以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单位开展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完善批发零售、超市、连锁便利店、汽车销售维修、餐饮娱乐等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价机制。
|
3
| 旅游
| 开展旅行社信用评价活动;建立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信用档案;强化对旅游产品生产和经销的信用监管;探索建立外地入杭游客的信用记录。
|
4
| 电子商务
| 加强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中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完善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体系;发挥龙头电子商务企业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完善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与政府联合征信平台对接,拓宽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的来源与应用领域。
|
5
| 交通
| 制定和完善交通领域信用制度,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认定以及评级评优和周期性检验等工作中推动分类监管和信用产品使用。
|
6
| 医保
| 建立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医保信用制度,创新医保自律及监管机制。
|
7
| 公用事业
| 在水、电、气、数字电视、通信等公共事业领域,广泛开展信用评价和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活动;建立公共事业企业内部员工信用评比与管理制度。
|
8
| 公共服务
| 在医疗、社保、劳动、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信用评价和公民满意度评价活动;建立公共服务企业内部信用评比与管理制度。
|
9
| 中介服务
| 推进各类中介服务的协会建设;制订并完善房产、家政、婚姻、劳务等重点中介行业的行为规范,引导企业有序竞争,增强行业自律,建设行业约束机制;规范会计、审计、法律、公证、专利代理、咨询、经纪、广告、担保、租赁等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服务,提高中介机构的公信力;建立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员信用档案的公示制度。
|
10
| 食品药品
| 发挥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作用,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信用信息共享,规范市场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生产、分销、零售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对从业企业建立食品药品单项信用记录,出台失信惩罚措施。
|
11
| 农产品
| 加强畜牧、蔬菜、农副产品领域的安全监管,扩大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
|
12
| 房产
|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在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开发、房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环节综合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建立房地产企业信用评级公示制度,实行房地产企业分类监管制度;鼓励企业参加中国房地产诚信企业和浙江省房地产诚信企业评选活动。
|
13
| 建筑
| 进一步落实《杭州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扩大覆盖企业范围,扩大评价结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范围;建立监理人员诚信档案。在招投标环节继续推动信用产品使用。
|
14
| 装饰
| 进一步完善杭州市装饰企业信用排行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组织的“建筑装饰行业信用评价”活动;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与排行公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