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育诚信守法的社会个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道德文化为约束、以政府联合征信数据平台的应用为切入点,提高个人信用水平,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发挥个人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乃至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继续推进杭州作为“浙江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建设,争取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重大突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用教育,尤其是重点涉信人群的信用培训工作。完善个人“信用档案”,扩大个人信用产品应用范围。切实发挥杭州市民卡的个人信用建设载体功能,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更新市民卡形式,拓展市民卡的属地化信用服务功能。
表4 “诚信个人”建设的重点任务
序号
| 任务名称
| 任务说明
|
1
| 个人信用宣传教育
| 编制和分发《杭州市民个人信用行为守则》,抓好大中小学信用教育。
|
2
| 个人“诚信档案”
| 实现个人“诚信档案”的市域全覆盖,丰富个人“诚信档案”涵盖的信用信息。
|
3
| 重点涉信人群信用建设
| 对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律师、司法鉴定人员、公证员、保险经纪人、审计师、医师、药师、导游、记者、教师等重点涉信人群开展信用培训,全面建立其个人专业信用档案,并探索该领域信用公示制度。
|
4
| 个人信用应用
| 在政府行政监管中,对企业法人、企业高管等重点人群广泛应用个人信用档案或个人信用报告;鼓励市场主体在信贷、信用卡、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租赁等领域应用个人信用报告。
|
5
| 市民卡形式升级
| 增强杭州市民卡的可用性和方便性,提高杭州手机市民卡项目覆盖人群比例。
|
6
| 市民卡功能拓展
| 通过公共自行车租赁、公共图书租赁、水电煤费用交纳等属地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提升市民卡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信用服务功能。
|
二)着力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把行业信用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作为政府联合征信平台应用推广的重要领域。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适应杭州经济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型的需要,适应杭州建设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中心的需要,优先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信用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等领域的信用建设。
1.完善行业信用建设的运行机制
深入贯彻商务部和
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行业信用监管规范指引》,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利益和促进行业发展,以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掌握企业的信用信息,加强市场监管和实施宏观调控。
完善行业信用征信机制。以政府联合征信系统的企业信用记录为基础,构建行业信用征信机制。各商会协会根据各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业内部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收集和记录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有关信用信息,包括会员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和交易伙伴的信用信息,通过建设行业信用数据库和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方式,开展对会员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在经营中减少风险。
积极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下,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各行业协会商会要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开展行业信用评价活动。鼓励信用评价机构开发适宜行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价程序,做到科学规范、公正、公开。
建立行业信用评价的动态复审机制。每两年组织一次行业企业信用评价活动,对不达标的企业严格降低信用等级,对信用记录改善的企业提升信用等级。强化行业自律建设,建立行业惩罚制度,对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采取不正当竞争的企业实施惩罚。
积极推广信用评价结果。在政府的行业监管中,积极采用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商会协会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推广信用评价结果,使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使诚信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通过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企业行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服务。促进上下游行业间互认评价结果,实现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的上下游共享,帮助企业规避信用交易风险。
对行业信用建设给予适当财政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对中小企业参与信用评级业务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促进行业信用评级活动业务的广泛开展。
2.加强主要行业的信用建设
紧紧围绕促进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把握行业信用建设的重点,为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切实解决杭州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些突出信用问题。
优先开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信用建设。适应杭州建设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需要,大力建设金融保险、交通物流、商务商贸(含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咨询)、房地产和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信用制度,改善信用环境,提升杭州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