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规划、适应转型。要立足杭州实际,着眼全局,通盘考虑,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分部门、分地区、分阶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终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高效运行、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服务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
--强化应用,注重实效。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强调“在发展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重点通过量大面广的行业信用建设,通过应用,及时取得成效。提高各部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自觉性,调动企业、民众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在应用中探索适应杭州实际的信用建设路子。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者、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开放和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挥政府资金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集聚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信用服务机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社会参与、开放合作。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要逐步建立起公共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在信用建设方面的合作,加强省内、国内区域间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建设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国情、体现杭州特色、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生活品质之城”、全面小康社会相协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把杭州建设成为信用制度比较完善、信用服务业比较发达、诚信环境国内一流,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表1 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基准年
| 2015年目标
| 指标属性
|
1
| 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平台覆盖率
| -
| 85%以上
| 指导性
|
2
| 个人征信数据平台城镇居民覆盖率
| -
| 80%以上
| 指导性
|
其中:重点涉信人群覆盖率
| -
| 90%以上
| 指导性
|
3
| 信息采集数据规范化、标准化
| -
| 95%以上
| 指导性
|
4
| 行业信用评估体系制订率
| -
| 大幅度增长
| 指导性
|
行业信用评估开展率
| -
| 大幅度增长
| 指导性
|
5
| 应用联合征信平台的县(市、区)、乡镇(街道)级地方政府比重
| -
| 90%以上
| 指导性
|
6
| 公务员信用培训覆盖率
| -
| 60%以上
| 指导性
|
7
| 信用服务业企业数量
| -
| 较快增长
| 指导性
|
8
| 公众对杭州总诚信环境的好评率
| 19.3%
| 50%以上
| 指导性
|
9
| 公众对杭州企业信用好评率
| 26.3%
| 50%以上
| 指导性
|
10
| 公众对政府部门的好评率
| 29.3%
| 50%以上
| 指导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