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时期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征信系统建设、信用监管、市场运营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需要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仍需要大力改进。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探索性的工作,需要依靠各个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当前,一些制度性、文化性的因素还困扰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受政策限制,市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还未实现连接。行业部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进展不均衡,公安、工商、建设等行业部门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成效较为显著,有些部门则进展缓慢;杭州市政府联合征信系统还没有覆盖萧山、余杭和西部五县市。一些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协同作业不够,可以共享的信息被人为分割,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建设。
--市场主体信用意识有待加强。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虽有所增强,但仍不能为信用行业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目前的信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熟人信用”和“关系信用”的阶段,“市场信用”和“契约信用”还没有深入人心,信用产品还没有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制约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转。
--信用行业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信用行业的业务体系还不健全,信用咨询、信用评价、商帐追收等现代信用行业的业务分支还没有发展起来,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效用。信用服务企业尚不成熟,尤其是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管也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监管法规与行业协会建设均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用信息产品的应用领域有待拓展。信用档案和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公务员招录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等领域还没有切实运用起来,制约了信用信息产品应用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三)发展背景
从国际看,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为“信用杭州”建设提出了机遇与挑战。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工具将得到更多运用,企业和个人信用消费将加速发展。杭州有效地参与国际与区域竞争,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不断优化区域发展软环境。
从国内看,继国家出台《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全社会共识,各地都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并以此推进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十二五”时期,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将进一步构建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使“信用浙江”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这样的形势和氛围有利于杭州在更高起点上,按照更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从杭州看,“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将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经济及产业将持续转型升级、和谐社会建设会更加紧迫、开放性大都市建管将迈上新台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这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更高、更急的要求。
--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品牌经济崛起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以提升效率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品牌经济中的商标、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信用体系提供基础支撑。服务经济中商家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现象尤其突出的属性更需加快信用建设。
--社会转型。杭州整体社会的转型进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入新时期,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增强;社会行为主体从三缘(地缘、血缘、人缘)人向契约人转型;凌乱割裂的信息社会向网络信息社会转型;人口管理从户籍管理向居住地管理转变促发了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和谐社会建设在上述几个方面所面临问题的根本性方案。
--政府转型。全能管理型政府向市场经济体制“守夜人”的服务型政府转型,要求不断完善经济规制体系,创新监管模式。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用信用这条纽带将各个部门的监管连接起来,改变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变具体行为监管为信用监管,变被动行政监管为行业的主动自我约束。
--区域转型。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十二五”时期,杭州将基本完成三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深化,城乡统筹下的市域一体化。在这一进程中,企业和个人的跨区域经济活动将大大增加,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转型的重要力量和关键因素。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信用杭州,推进转型升级,促进富民强市,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继续完善以政府联合征信系统为核心的覆盖全市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综合管理系统,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法规,夯实信用文化,进一步强化三大主体建设,以公共管理、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为抓手,以应用促发展,大力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培育信用服务体系,引导信用产品市场需求,形成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和运行机制,构筑与“生活品质之城”相适应的信用环境,再创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下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