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郑政〔2011〕4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产业〔2010〕116号)精神,郑州市组织编制了《郑州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报国家批准。为全面落实这一方案,切实推进郑州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规划引导,突出“两轮驱动”,即选择现代物流、商贸、会展业为突破点,带动服务业整体融合发展;选择制造业中的优势行业,探索二、三产分离新路径,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业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联动发展。破解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探索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新方法,打造投融资平台,切实提高保障能力,促进郑州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二)主要目标1.2013年目标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快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启动并快速推进制造业二三产分离工作。到2013年,郑州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300亿元,年均增长13.5%,占GDP比重达到42%左右,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GDP增长率按12%计)。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加10万人,超过22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在2009年的基础上提高约3.5个百分点。2.近期目标到2015年,郑州服务业发展集聚新格局初步形成,二三产分离工作全面展开,形成“两轮驱动”服务业大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郑州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700亿元,年均增长13.5%,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GDP增长率按12%计)。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245万人。3.长期目标到2020年,郑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5%。郑州成为带动能力强、辐射区域广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我国重要的现代商贸中心和中部会展产业龙头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1.明确发展目标以“1+10”为重要抓手:即重点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发展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邮政、粮食、花卉、建材等十大物流行业;以“三联互动”为主线:即物流、产业、市场的联合,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终端的联网,对外集输与对内集配的联动;逐步提升郑州在全国物流格局中的枢纽功能和地位。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3年达到555亿元,到2015年力争达到700亿元。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委负责,各部门配合。2.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编制《郑州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意见》,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等。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负责。3.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建设建设国际物流区、航空港物流区、西部物流区、北部物流服务区、南部物流服务区等五大物流功能区,以国际物流区与航空港物流区为未来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区,在国际物流区、航空港物流区内规划建设大型食品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电子信息等物流分拨配送中心。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加强公铁航联运,合理布局城市配送功能区,促进各种物流资源、物流要素向优势物流企业、先进物流园区集中,推动郑州物流业集聚发展。市交通委、发展改革委、商务局负责,相关县(市、区)和相关部门配合。4.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空港物流与保税物流强化郑州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港口的合作,积极构建“大通关”平台,统筹推进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合保税区建设,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吸引中西部地区通过郑州口岸进出口货物。加强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医药、服装、食品、花卉等产业,通过扩大交易规模吸引航空物流货源。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委、海关负责,相关县(市、区)和部门配合。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