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三)生产体系:建立了13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60多万亩。2005年启动了38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开始了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管体系:县级农业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虽已建立,但多属挂牌机构,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不足,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

  监测体系:一是监测设备设施不配套,尤其是片区农技站、兽医站大多数未建立农药、兽药残留检测室,配套相应的设备设施。二是监测个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兼职监测人员需要进行培训和提高。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尚未建立,市、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无法及时汇总、分析和反馈。

  生产体系: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全面的投入品统供和生产过程监控机制尚未健全,大面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控制较难。

  三、建设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一)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产品等主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行业强制性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

  (二)基本建立农业生产投入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基本杜绝违禁投入品在我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三)基本形成科学、配套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供应城市消费和加工的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出口农产品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国际标准采标率在80.0%以上。

  (四)建立覆盖市、县、区域三级设备基本配套、设置基本齐全、技术手段先进的检验检测体系,检测能力满足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管理要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受检率达80.0%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的鲜活农产品受检率达80.0%以上。

  (五)建立市、县、区域联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投入品质量的监管、监测及生产等信息反馈准确、快捷,实行对农业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测信息汇总、分析和发布。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