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一)总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发展支撑,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以优化技术结构为目标,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增强知识、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2.坚持绿色发展。以优化用能结构为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降耗治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广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技术应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坚持融合发展。以软化产业结构为目标,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4.坚持集聚发展。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统筹规划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动技术、资金、人才、装备、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和有效整合,促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一体化、园区化、基地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5.坚持协调发展。以优化组织结构为目标,支持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健全产业协作配套体系,鼓励产业联盟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形成结构合理、产业链配套、适度积聚的产业组织体系。
  6.坚持品牌发展。以优化产品结构为目标,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快创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三)发展目标。实施“四大千亿级”工程,即:以年均千亿元的投入,打造八大过千亿产业,培植过千亿集团,园区总收入实现六千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信息服务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构建起我市现代产业的主干体系。到2015年,全市工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360亿元,年均增长13.1%,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400亿元,年均增长13.1%。

专栏1 重点培植的八大过千亿元产业

  重点培植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八大过千亿元产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11%。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1%,利税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2%。工业增加值率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500家,过百亿元企业20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000亿元,年均增长15%。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2%,汽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比重超过60%,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0%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新产品比重超过35%,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家,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4%。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00个,驰(著)名商标300件。争创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取水下降指标,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能耗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5%。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绿色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形成。
  ---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80亿元,年均增长25%。业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22.8%。初步建成宽带移动、融合泛在、安全可靠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政务管理核心业务和政府公共服务全面实现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中国软件名城和数字泉城。
  ---两化融合深度推进。汽车、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CAD/CAM/CAPP/PDM/ERP应用率超过95%,重点企业数控化设备率达到80%。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企业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协作管理、产品配套配送等产业链协作全流程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35%,基本实现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信息系统集成化。

专栏2 “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属性

2010年

年均增长
  (%)

2015年
  计划

年均增长
  (%)


  济
  增
  长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52.4

13.4

2300

11

预期性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00

24.8

580

25

预期性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

亿元

305

13.1

600

15

预期性

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4910

18.1

8300

11

预期性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

亿元

610

26.9

1700

22.8

预期性

现代物流营业收入

亿元

2370.8

24.1

4700

15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率

%

26.4

 

29.4

 

预期性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累计2405

13.7

累计5000

15

预期性

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总收入

亿元

2000

22

6000

24.5

预期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