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期主要防治青(立)枯病、叶(苗)瘟和蓟马、蚜虫、一代螟虫。本田期重点防治一、二代螟虫、稻苞虫和稻叶(颈)瘟、纹枯病等。
玉米生长前期,主要有地老虎为害,生长中期,主要有玉米螟虫为害,要加强防治。对大、小叶斑病可在初见病斑时及时防治1-2次。玉米生长后期,要及时摘除黄脚叶,防止纹枯病危害。
二○○七年度水稻育秧技术意见
(2007年3月8日 市农技总站)
为确保实现今年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要重点推广以旱育秧为主的保温抗旱育秧方式,趋利避害,培育水稻壮苗,为水稻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一、旱育秧及秧田管理技术要点
(一)秧田准备。选择向阳的蔬菜地,按1:10-15的秧本比备足秧田;翻耕炕土,精细整地并施足底肥,一般亩用三元复合肥30公斤全层施用;分厢作畦,厢面宽1.5米;并根据地势理厢沟,地势较高的蔬菜地可采用平沟平厢,反之则应实施深沟高厢。
(二)种子处理。晒田→浸种(药剂浸泡12小时后洗净药液,再清水浸泡36小时以上)→催芽,或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后,再用清水浸种2-3天后,催芽播种。
(三)播种。播期3月25日至4月10日,原则上应做到迟熟种早播,早熟种迟播;同时可以秧龄推算,迟熟种秧龄40-50天,早熟种秧龄25-30天。用种量一般亩本田1公斤,播后清粪水浇透厢面,使土壤含水量应达到饱和状态:土壤厢面不积水,耕作层土壤全部浸透水。
(四)保温育苗。将已催芽的稻种均匀地撒播于厢面。随后用细土覆盖种子,以不见谷粒为度。为预防倒春寒影响,播施后视气温状况实施薄膜覆盖(小拱棚)保温。
(五)有水护苗。旱育秧需水量小,但需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根据长势和土壤含水状况及时追肥补水。
(六)使用多效唑。多效唑具有壮苗促根增蘖矮化抗旱增加秧龄弹性的作用。于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浓度200PPM,均匀喷施于叶面,避免因喷施不均造成秧苗生长不整齐。
(七)二叶一心至移栽前五天,应根据苗情长势追肥补水,以清粪水为主追施,可达到追肥补水的效果。整个秧苗期不采用淹水灌溉。
二、塑料软盘育秧技术要点
(一)秧田准备。选向阳肥沃的蔬菜地按秧本比1:40即可;翻耕炕土,精细整地,分厢作畦,厢面宽1.5米,筛备细土亩本田70-8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