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

  3、优化加工布局

  在马铃薯主产区,扶持2-3个马铃薯加工重点龙头企业。

  (二)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率

  由市农科院(筹)负责,积极与省农科院、川农大协作,利用生物技术建成茎尖脱毒、组培、微型薯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和病毒检测体系,实现脱毒、组培、快繁、检测及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基地建设。

  (三)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专家指导小组,进行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创新。由市种子站负责,市农技总站、市农科院(筹)参与,积极与市科技局合作,建立以脱毒马铃薯生产用种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引进脱毒高产优质品种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由市农技总站负责,市种子站、市农科院(筹)参与,加快良种的普及推广;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免耕栽培、稻草覆盖、双膜覆盖、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由市植保站负责,抓好马铃薯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农药推荐,病虫草害综防技术指导。

  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加强农民培训,将高产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积极引进、试验、示范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四)扩大生产规模

  要积极调整品种结构,优先开发城郊早熟菜用型品种生产,满足城乡消费的品种需求和调剂。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扩大秋马铃薯生产规模。推广成熟的间套作技术,大力推广在油菜、玉米、蔬菜陇行和幼林、果树下间套作马铃薯的模式。

  (五)提高组织化程度

  发挥主产区优势,采取外引内联、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2-3家龙头企业,以生产工业淀粉为主,开发薯干、薯条、粉丝等营养休闲食品,提高马铃薯商品转化率。发挥主产镇、村优势,培育专合组织、营销大户,使马铃薯能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出去。倡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营销大户开展订单生产,建立和完善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六)加大资金投入

  市和区(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质、高产、专用马铃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马铃薯脱毒、快繁工厂化科技体系建设;马铃薯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龙头企业的扶持等。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