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


  (五)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严格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明晰种子从制种田到生产田的来龙去脉,达到追溯种子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环节,避免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

  三、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管理 ,确保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

  (一)科学布局种子生产优势基地。要分作物制定本地区种子生产优势区域规划,引导种子生产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要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资金,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种子生产能力。

  (二)加强种子生产和收购监管。要准确掌握本地当年种子生产的品种、数量及地点,督促企业建立种子生产档案。在种子收购季节,对于套购种子和不履行合同的违法行为,要制定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坚决打击。

  四、完善种子信息调控,确保农业用种数量安全7CK中国植保信息网7CK中国植保信息网

  (一)建立信息调度制度。将种子信息调度作为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障;按照农业部统一要求,分作物、分品种、分季节开展种子供求数量、质量及价格信息的调度;以成都种业网为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共享,确保种子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7CK中国植保信息网7CK中国植保信息网

  (二)加强种子市场监测。加强种子市场价格和供求数量的监测,及时发布种子市场行情,搞好种子信息服务。要根据种子供求情况,组织指导企业开展种子余缺调剂,确保供种需求。

  五、妥善处理种子纠纷,维护社会安定

  对因种子原因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要按属地管理原则,迅速反应、妥善处置,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事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报告,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果断处理,避免事态扩大,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六、完善备荒种储备体系,提高我市农业抗灾害能力

  (一)建立备荒种储备制度。备荒种,是提高农业生产抗灾救灾的必然要求。要创造条件,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财政资金为保障、市场化运作的备荒种储备制度,将备荒种储备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完善备荒种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备荒种采购、贮藏、检测、调运、监管制度,确保备荒种子与资金的安全运作。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