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及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20项重要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九)重民主抓法制,依法治州深入推进
  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提请州人大常委会审议单行条例草案5件,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定决议。积极支持州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23件、政协委员提案1419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居民自治深入开展,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不断完善。建成86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稳步实施。“五五”普法通过验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得到加强。审计、监察等部门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进平安大理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打黑除恶”、“整治突出治安问题”等专项行动。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取得新成效。公安机关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在全省推广。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积极排查化解热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全力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煤炭生产、尾矿库运行、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州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国防建设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大理十大示范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等活动,公民素质不断提高。
  (十)抓制度转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追加预算支出、国有资产处置和重要资源开发利用审批制度。深化责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行政问责、首问责任、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四项制度,对622名干部职工进行问责。纠风治乱、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创新阳光政府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全州各级政府公示重要事项2210项、听证重大决策321项、通报重点工作6300项;在全省率先推行114政府信息直通车制度,推进公共服务电话整合和“96128”专线品牌化建设。强化效能政府建设,推动工作落实,加大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惠民工程专项督查力度;坚持厉行节约,严格行政成本控制,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会议、庆典、论坛等经费开支压缩;强化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监督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对重要工作实行目标倒逼管理。启动创新政府建设,设立政府创新奖,鼓励制度、机制、服务和工作方式创新。加强清廉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建立州政务服务中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64项。
  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州,加强民族团结,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大理;必须始终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团结拼搏的五年,是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全面发展的五年,是再创辉煌的五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大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大理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机关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州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为改善发展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州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将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二)预期目标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实现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160亿元,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力争突破2500亿元。全州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群体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构建和谐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三)主要工作任务
  --着力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加大“两保护两开发”力度,强化大理市主城核心功能。加快推进“1+6”滇西中心城市群和滇西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中心城镇建设,加强城镇支撑产业培植。做好祥云撤县设市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宾川、鹤庆撤县设市前期工作。到2015年,海东高原山地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州城镇化率达45%以上。
  --着力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好“百村整治”、中心集镇、扶贫开发、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四大工程”建设。扶持24个中心集镇、120个中心村、180个示范村建设,实施250个自然村扶贫开发,新解决3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在洱海流域扶持建设200个生态文明重点村。大力发展乳业、核桃、蚕桑、生物药业、蔬菜、林产品加工、特色花卉、特色水果、茶叶、红豆杉十大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2000万亩林产业基地,其中核桃基地1000万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工业区域布局。重点推进大理、祥云、鹤庆、剑川等地工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工业经济。巩固提升烟草、能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冶、机械制造六大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重化工业和轻纺工业。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吸纳更多企业入驻园区。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支持,改善发展条件。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高效快捷的干线公路网。认真谋划城市轨道交通、滇西国际机场等项目建设,争取大理至攀枝花、大理至普洱高速公路和祥云至普洱铁路早日开工建设。认真做好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大理至兰坪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强水利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及服务能力。
  --着力推进苍洱片区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旅游发展国际化、产品名牌化、市场多元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战略,扎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景区改造提升,建设精品景区。加快建设高星级酒店,引进品牌管理公司,大力开发特色乡村旅游,抓好市场营销和拓展,打造滇西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