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及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20项重要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大政发〔2011〕9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司行社区):
2011年实施并重点督查的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任务分解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其与《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州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州委决策部署和全州各族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实施的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是州人民政府为提高政府执行力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完成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贯彻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抓好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机制,健全制度。继续实行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大建设项目制度,有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部门责任制,确定1-2个部门为项目主办单位,有关州级单位和项目所在地政府作为项目协办单位,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涉及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项目责任人,负责带头抓好各项落实工作。各主办和协办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使每个项目、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进度时间表,力求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实。继续实行领导挂钩督查制度,州政府分管领导是各项惠民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总督办人,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州政府秘书长负责抓好督查的协调工作,定期组织通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州政府各联系副秘书长是各项工作的督办人,负责专项督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助总督办人具体抓落实;州政府督查室具体负责日常督查工作,收集、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州人民政府将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督查组,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适时了解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级有关部门要每个季度向州人民政府报告一次所负责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于次月5日前书面(附电子文本)上报州政府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于当年7月、次年1月以适当方式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包括在次年州“两会”期间进行通报,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监督。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合力,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10项惠民工程、20项重大建设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努力开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局面。
联系人:李恒宣,联系电话:2316858(传真),Email:ynxglhx@hotmail.com。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5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 何金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倾心尽力抓落实,全力以赴抗大旱,千方百计保民生,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80.6亿元,增长1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19.2%;一般预算支出124.2亿元,增长2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8亿元,增长30.1%。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并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能源紧缺和焦点、热点问题多发等不利因素,以及地震、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在自治州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一)强财源打基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五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7.8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递增12.6%。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3503元,比“十五”末增加6602元,增长95.7%。
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7.1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递增23.6%。实现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递增18.7%。
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翻番。五年财政总收入达296.9亿元,是“十五”的2.2倍,年均递增17.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8.3亿元,是“十五”的2.2倍,年均递增17.4%。一般预算支出412.5亿元,是“十五”的2.6倍,年均递增21.1%。
(二)抓项目增投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投资持续增长。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8亿元,是“十五”的3.4倍,年均递增27.3%。
通达能力明显提升。五年完成公路建设项目937个8874公里,新增通车里程601公里,累计完成交通投资69.7亿元,是“十五”的2.9倍。大理机场改扩建、大丽铁路、祥宾公路、大凤公路一期、关巍公路、平甸公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4条在建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完成41个乡镇通乡油路1066公里、603个建制村通达工程4752公里。
水利基础不断夯实。五年完成水利投资30.8亿元,是“十五”的2.3倍。巍山五茂林、云龙天池、南涧母子垦水库等5件骨干水源工程续建全面完成。云龙包罗、剑川老君山、祥云青海湖水库等6件重点水源工程相继开工,永平大碱塘水库扩建全面完成,引洱入宾北干渠和洱源三岔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完成3件中型和16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剑川永丰河、漾濞雪山河等15条重点河道治理。宾川、祥云大型灌区和水库干支渠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五小水利”工程8.9万件。
能源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538.6万千瓦。小湾电站提前发电,功果桥水电站建设有序推进,鲁地拉、龙开口、苗尾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续建6座,新建13座,新建及改造城乡电网1.4万千米,电网运行保障能力增强。2010年,全州用电量40亿千瓦时,比“十五”末增长60%。建成5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24.2万千瓦,宾川太阳能发电项目进展顺利。
(三)调结构建支柱,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9∶33.3∶37.7调整到23∶39.6∶37.4。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农业总产值198.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6.5%,年均递增13.3%。农村经济总收入380.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7.7%,年均递增10.9%。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新增蓄水库容93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水利化程度达53.6%。改造中低产田地28.2万亩、中低产林70万亩。大旱之年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总产127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烟农种烟收入39.5亿元,比“十五”增长34.8%。核桃种植面积达800多万亩,荣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称号。新发展人工红豆杉原料林9万亩。畜牧业总产值78.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5%,年均递增14.6%。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烟草、能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冶、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40.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户,比“十五”末增加79户。建成工业园区12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园区3个,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3157户达563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6万户达8.1万户。祥云飞龙、力帆骏马跃居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前列,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
旅游二次创业顺利推进。大理古城、鸡足山等景区改造提升和苍山大索道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崇圣寺三塔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新华村国家4A级景区挂牌运营。大理周城、鹤庆新华、漾濞光明和剑川寺登街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通过验收。成功打造大理国际影会、洱海开海节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大理被评选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和2010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37.7万人次,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递增14%;旅游业总收入115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递增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