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无锡市所辖市(区)政府2009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意见的通知

  三是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崇安区全面启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推进学校优化管理,丰厚学校办学内涵,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并将创建标准凝练成“八有”:即有切实的创建规划、有简练的理念概括、有前瞻的科研课题、有浓厚的环境氛围、有具体的课程体现、有经常的专项活动、有正确的舆论宣传、有良好的社会影响,推进了“一校一特色”创建活动,建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目前,全区创建达标的特色学校有7所,创建特色学校先进单位的学校有5所。宁海里小学获全国青少年书法特色学校、东林中学获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四是加强教育收费监管。杜绝学校擅自立项收费、超标收费等行为,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费用减免规定和投诉电话,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实现教育收费零投诉。区少年宫坚决执行“减负令”,停办了学科类培训班,劝退学员3800人次,清退学费总额达94万元。
  4、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以“爱生、敬业、奉献”为主题,广泛开展“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评选、“千首红歌大家唱”、“自尊自重显才华”巾帼示范评比、“辉煌60年教师展风采”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推进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二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09年无锡市崇安区财政预算内按社保基数的2.5%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70.64万元,人均1086元;2010年安排194.32万元,人均1237元。区政府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指导作用,举办了“崇安之星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和出国培训,全区骨干教师队伍逐年壮大。近年来,全区教师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33项、省级103项、市级191项。
  三是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凡进必考、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合约管理”的原则,严格规范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按编制及时补充引进优秀教师。积极探索实施教师流动机制,从示范初中、实验小学选派得力的中层干部到普通学校任职,初步建立起推动教师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师资配置的均衡化。2009年全区教职工流动数达125人次,占教师总数的9.1%,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流动人数占总数的17%。2009年,出台了《崇安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崇安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意见》,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人均工资水平达8.6万元,当年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为8.3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医疗保险等经费已列入预算安排,得到保障。
  5、扎实开展德育科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出台了《崇安区市级德育工作带头人市级班主任工作能手考核细则》《中小学班主任月考核细则》,健全班主任例会制、月考核制、定期培训等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不断细化优化德育管理。全区共建立了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122个,做到了个个有签约、年年有拓展、定期有活动、校校有亮点。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先后有8所学校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崇安区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实验区。
  二是教科研推动素质教育实施。全区各学校积极推进省级教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2009年全区有11所学校编写完成了29册校本教材,有4本教师个人专著出版发行,教师论文有70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54篇在省级刊物发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NOC)、“书香江苏•网上主题读书”活动中,崇安区荣获13个一等奖、39个二等奖。东林中学被评为江苏省初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工作先进集体。连元街小学获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区教研室荣获得江苏省课改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科研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结出了丰硕成果。2009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崇安区有近百名学生获得100项国家专利。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1、进一步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发展。一是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要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不断扩大优质幼儿园的覆盖面。二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还有不均衡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巩固合格学校建设成果,优化布局,控制规模,改善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三是要努力构建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营造健康有序优质的教育环境。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快解决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一是要加大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小学中、高级教师比例。二是要配齐音体美等小学科专业教师。三是要均衡校际间师资的配备,办好每一所学校。
  督导考核结果:优秀。

  附件4:
关于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政府
2009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意见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建立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的通知》要求,省督导考核组依据《江苏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标准(试行)》, 于5月26日~27日对南长区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考核。期间,督导考核组听取了董平区长关于政府教育工作自查报告,查阅了相关资料,核对了区财政、教育、税务等方面提供的有关报表和统计数据,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访谈,召开了教育系统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学校校长、教师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东林小学、金星中学、太湖实验托幼中心和无锡市南长培智学校等8个单位。现将督导考核意见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1、履行职责,加大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政府重视,认真履职。南长区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打造教育强区、创建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将教育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列入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发展优先。建立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009年,针对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区域中小学布局的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等方面工作,先后4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方案,有效推进实施。财政、人事、监察、规划、国土、税务等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和良好的服务。
  依法增长,加大投入。南长区政府不断巩固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了以政府拨款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做到了“三增长一提高”。教育经费拨款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09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25149.9万元,比上年增加5194万元,增长26.03%,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为53268万元,比上年增长6.75%。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19.28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9年预算内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初中14328.04元和小学8714.5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250.54元和1189.01元,增长18.63%和24.84%。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市基准要求并逐年增长。2009年预算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分别为671.42元和512.3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61元和36.19元,增长了4.29%和7.6%。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5.92%,比上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健全机制,提高效益。为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设立了“南长区教育局财务结算中心”,推行“校财局管”的管理模式,将中小学财务纳入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分校核算。
  区政府制定并完善了《关于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特困家庭子女及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帮困助学工作机制。一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实施了残疾儿童免费入学制度。二是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杂”就学的基础上,继续对贫困学生、残疾儿童做好“一免一补”工作,做到免费对象一个不漏、免费项目一个不缺。三是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全部减免借读费,合计334万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