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十九)强化河湖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实占用补偿措施。岸线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河湖岸线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维护水利工程安全。
  (二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预警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的运转机制,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完善修订各类预案,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提高水利防灾抗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完善雨情、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气象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建立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系统。
  (二十一)加强工程管理。以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为目标,以落实法人管理责任为重点,深化水利水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利水务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各级财政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大水利水务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培育,积极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健全水利水务工程维修养护体系。理顺投入渠道,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各类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二十二)推进依法治水。认真贯彻执行《水法》等水法律法规,加大水利法规宣传,增强全民水法治观念。加快地方水利水务法规配套建设,完善地方水法规体系。健全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大水利水务综合执法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维护良好水事秩序。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二十三)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现代化基础研究和技术服务,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增加水利科研经费投入,加强水利科技队伍、平台建设和项目管理。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在水资源管理、应对极端气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二十四)促进安全生产。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消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增强水利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