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以本、民生优先。充分满足民生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二是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促进城乡水利水务协调发展。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水务发展的保障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强水利水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不断破除制约水利水务发展的各种障碍,形成有利于水利水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水利水务发展活力和动力。
二、突出加强农村水利工作
(四)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病险水闸、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综合配套、集中建设、连片治理”的方针,抓好8个重点中型灌区及85个一般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加强农田小型灌排泵站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达到沟渠相通、涵闸配套,水能灌得进、排得出,机械能便捷下地,每年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强化灌区用水管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强高亢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建设高亢山丘区水源骨干工程;坚持开源节流并举,蓄好天上水,用好地下水,引好外来水,达到引水有线路,蓄水有塘库,拦水有工程,提水有动力,节水有措施,解决山区灌溉水源,促使山丘区生产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实现旱涝保收。
(六)建立农村水利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农村水利工程服务功能和运行特点,建立不同形式的管理维护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营管理,建立由用水户参与的市场运行管理模式;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实行县(市)区公共财政补贴为主、受益群众筹资、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等多渠道筹集维护管理资金;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建立由政府管理的经营承包机制。
(七)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推进区域供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14.72万人,今年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和供水用电价格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供水用电价格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灌溉用电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