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府机关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效遏制资源浪费现象。广泛推广和使用资源节约技术,加强政府节能采购规范化建设,使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建立健全资源节约长效机制,完善各项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绿色办公”,构建节约型政府。
1.实现绿色办公
突出抓好节约用电和用水。各级党政机关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节电措施,降低能耗。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夏季办公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不低于26℃。办公时间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电耗,杜绝“长明灯”现象。
加强对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中,均不得继续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各单位现有房屋建筑中安装使用的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必须在2008年底以前全部更换为节水型器具。
积极推广使用中央空调风机水泵变频调速、冰蓄能、冷热电联供、节电复印机、节能灯具、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能门窗、节能墙体材料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优先购买经国家认可的节约型设备或产品,率先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备或产品。
节约办公用品。降低纸张消耗,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重复清印次数,并提倡双面用纸。尽可能使用钢笔书写,减少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根据工作需要印发文件,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加强对废旧信封、复印纸以及墨盒、硒鼓的回收利用。
节约办公用房。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建设和装修,不得随意提高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或擅自扩大办公室的面积。提高公用设施的利用率,反对重复建设,减少浪费。
增强政府示范作用。在推进环保收废、绿色收废的工作中,政府机关、学校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产生的废旧物品,应当交售给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内具有合法资质的规范的回收利用企业。
2.政府绿色采购
通过有关媒体,广泛宣传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政府表率的作用,促进社会节约资源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我市各级政府机构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降低费用支出,带头节约资源;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要严格按照
政府采购法及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节能产品政府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文件要求,将节能、节水设备(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组织好节能物资的采购工作。优先采购再生资源利用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通过ISO14000认证的产品、通过认证的能效等级标志的环境标志产品和“节能清单”所列的产品。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示范工程
(一)工业园区与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
1.广州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
示范内容:针对我市部分工业园区的反向物流渠道的缺失以及某些物质循环流动环节存在着的“断链”环节,重点推进现有工业园区的“补链”建设,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生态产业链,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柔性产业结构。并引导园区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有条件的企业或园区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通过开展持续的环境管理,使企业和园区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目的与效果:通过对现有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使其树立较强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产品上下游的产业联动为纽带,合理布局不同企业,推动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推动工业园区的升级与转型,实现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责任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
2.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示范内容:在新建工业园区,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开发和建设,通过园区行业间、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能源的梯级利用,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共享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重点推进南沙开发区三民岛化工工业园示范工程,根据工业园区对各类能源的需求总量,集中建设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工程岛,实行统一供给。制定园区环境规划,规范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并制定园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铺设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燃气管道。
目的与效果:新建工业园区原则上严格按照生态学原理与要求进行建设,严格设置产业门槛,重点引进可以促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项目,以及在减排上有相对优势的企业进入生态工业园区,使园区企业能够组成互惠共生、合作、耦合的生态关系网络。
责任单位:南沙区政府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化工集团
3.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
示范内容:产业集聚区所集聚的企业众多,资源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资源回收利用任务重,因而在产业集聚区开展循环经济示范意义重大。重点在花都汽车城、增城汽车工业基地、广州科学城等产业集聚区(集中区)加大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主要是在控制各种污染量排放、资源回收利用、中水回用、集中供热,构建园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方面开展示范,从而提高产业集聚区资源利用水平。
目的与效果:产业集聚区集中的企业较多,而且多是同类性质的企业,因而通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不仅可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而且示范效果也比较明显。
责任单位:花都区政府、增城市政府、广州开发区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二)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工程
1.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示范内容:培育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典型,带动重点骨干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汽车、钢铁、化工、造纸、电镀、印染、建材等行业创建20个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服务业等领域选择示范点作为清洁生产示范单位,使清洁生产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推行。对实施清洁生产成效突出的试点企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污染防治项目给予优先资金扶持。
目的与效果:通过大力开展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在我市树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企业典范,力争到2010年,我市有70%的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理念开展生产经营。全市100家以上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获得“广州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其中至少50家以上企业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支持并认定50家企业成为“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各有关行业协会
2.百家企业节能示范
示范内容:根据我市提出的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约70%,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42%的目标,按照百家企业具体情况和市全年节能目标分别核定每家企业的节能量,分解落实任务。百家企业所属监管部门是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责任单位,要负责落实所监管企业节能考核指标,做好所监管企业节能行动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各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跟踪和考核,督促企业完善节能措施,加强对各企业能源利用和节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企业完成各项节能指标。
百家重点企业要遵循“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按照方案的要求,对照同行业、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科学合理制定本企业节能量化指标,并制定有效措施,全员、全过程强化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节能水平。
目的与效果:力争到2010年,我市通过开展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使示范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20%,万元增加值耗水量降低20%。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供电局、市水务局、市市政园林局
3.节水示范工程
示范内容:
第一,农业节水示范。在“十一五”期间,进行防渗输水管道建设(粮食作物),采用防渗输水管渠的农田新增3.4万亩。新建喷、滴灌面积(经济作物、苗木、蔬菜)4.2万亩。新建3-4个节水型现代农业园区。在部分地区开采地下水,通过管道输水,并采用喷、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第二,工业节水示范。在“十一五”期间,加强水平衡测试,全面整治跑、冒、滴、漏现象,推进高耗水行业用水设备及工艺改造;第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老式住宅便器水箱改造50万只,公厕便器水箱全部进行节水改造,1500公顷园林、绿地实行节水灌溉。高校学生公寓用水全部装表计量,市政、环卫、绿化部门试行计量用水。洗车行业试行用水定额管理,全市30%的洗车业实行节水型洗车。月用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在2010年前完成水平衡测试;第四,污水处理回用和中水回用。在“十一五”期间,新建中水回用设施5万立方米/天,以行政区为单位,在污水泵站附件修建区域性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中水与现有的城市绿化浇灌管道相联,用于浇花、冲洗马路。第五,主要完成农田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广农田渠道防渗技术,提高灌溉体系的水利用率,鼓励以企业+农户的模式进行用于经济作物、苗木、蔬菜的喷、滴灌技术。
目的与效果:通过开展节水工程示范,使我市农业、工业、生活领域节水意识普遍提高,用水量有所下降,并适当提高中水回用的比例,节约水资源,创建节水型城市。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环保局。
(三)广州经济开发区示范工程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区能源、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开发区资源稀缺和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示范内容:
能源综合利用工程。以恒运电厂、联众不锈钢、珠江钢铁等试点企业为示范,引入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开展能源和水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热电联产建设。广州恒运东区热力有限公司目前以热电联供的方式对开发区部分企业提供集中供热。计划在2008年建设两台180MW燃气(LNG)-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利用余热蒸汽发电机组抽汽供热,通过热电联供解决开发区东区及邻近片区的电力及供热问题,项目总投资122705万元。随着循环经济的快速推进,开发区将有计划地引导企业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关闭企业自有小锅炉”的集约使用热源的发展模式,继续完善集中供热管道建设,扩大集中供热使用用户。已经投产的广州永和开发区协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项目,采用LNG为原料,符合国家有关环保和能源政策的要求,可以替代现有燃油小锅炉。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扶持1-2家有实力的物资回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通过建立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建设废旧电池、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类回收处理、加工利用示范工程;建立1家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使开发区危险废弃物全部实现安全、无害化处理。
推进产业生态化,推行清洁生产工程,努力构建生态产业链。重点围绕开发区六大支柱产业推动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在招引资和项目审批备案上重点支持共生和补链项目的引进,构建循环产业链和静脉产业,增强企业或行业间的互动和共生发展,在企业间、行业间建立副产品交换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支持鼓励清洁生产试点企业,推进清洁生产,为产业园区及企业提供清洁生产示范。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设备,从源头上削减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水回用系统建设。在新建公共设施、居住区,镇龙生态工业园区原则上配套中水回用管网,推广使用中水回用。力争到2010年,开发区中水回用率达到35%;制定完善开发区中水回用相关规范性文件。包括中水回用技术规范和标准,中水回用梯级目标责任制,中水回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加强中水回用的法规约束;在夏港片区、东区、永和污水处理厂率先推广使用中水回用。中水回用主要是用于冲洗厕所、绿化及卫生清洁等方面;在水资源消耗量较大的企业推广使用中水回用计划,组织中水回用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水资源重复使用率。
产业结构优化示范工程。遵循循环经济中基于减量化的要求,开发区在今后补链项目建设中,拟重点发展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够较好控制投入和排放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绿色竞争力;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批发零售业、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文化休闲旅游服务业。
建设节能型生态园区工程。抓好萝岗中心区和国际生物岛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严格把生态型和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区域规划和建设中,全面实施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在区内推广使用集中供冷、推广使用太阳能、垃圾分类、分质供水、采用LVD无极灯照明和太阳能LED路灯系统、新型节能节水材料等。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40-50%的标准,同时推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鼓励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