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大做强中小城市。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基础好、投资省、见效快、人口转移成本低的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主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争取用3-5年时间,将即墨、胶南、滕州、龙口、寿光、诸城、新泰、荣成、文登、邹平10个中等城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把章丘、胶州、平度、广饶、蓬莱、莱州、招远、莱阳、海阳、青州、高密、昌邑、兖州、邹城、曲阜、肥城、乳山、沂水、郯城、禹城、乐陵、博兴、临清、高唐等中小城市发展成为实力较强的中等城市。其他县城要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小城市。
四、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对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有步骤的实施扩权强镇,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和执法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人口、产业、资金、技术集聚,壮大城镇规模和实力。总结推广潍坊市经济强镇向城市转型的试点经验,推动全省小城镇撤并和做强做大。选择经济基础好、设施配套齐全、人口规模较大的100个左右的小城镇,设立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加大培植力度,培植特色产业,强化城镇功能,吸引农民就地转移。争取用3-5年时间,使100个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将其中20个左右的小城镇培植成为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五、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城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双轮驱动,协调推进,互动发展。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全省建成8000个新型社区,要制定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指引,指导新建农村社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并从体制上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对规划确定不予迁村并点、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的村庄,安排必要扶助资金,开展“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重点解决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混居等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政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总结农民工城镇化中的经验、问题和矛盾,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措施,稳妥推进全省700多万农民工市民化。一是努力扩大就业,让农民工“有工作岗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从资金、信贷、市场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健全住房保障制度,让农民工“有合适住房”。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展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试点,努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困难问题。三是加强培训,让农民工“有生存本领”。设立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无后顾之忧”。着力破解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障碍,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基础上,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合理降低外来人员的落户条件。加快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险、计划生育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