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根据沿海开发战略目标,以新的规划思路和发展的战略眼光,超前考虑城乡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领沿海地区健康发展。
2.坚持城市化战略。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城镇功能,构建布局合理、等级清晰、职能明确的城镇体系。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进镇,有序推进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坚持节约型城乡建设理念,积极构建共用基础设施,促进沿海地区集聚集约发展。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公用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延展。重点推进城乡道路、区域供水、生活污染治理、公共交通设施的“无缝对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共管。
4.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监管,做到建管并重,提高城乡环境设施运行水平。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重点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三)总体思路
1.加快构建特大城市框架。按照“一心三极”规划布局,加快推进东部城区北拓南延、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向中心城区汇聚。实施重点片区提升工程,快速推进连云新城开发,基本建成科教创业园区和孔望山新城,加快建设徐圩新区、赣榆海滨新区,推进实施东海西双湖、灌云燕尾港、灌南灌河口半岛新区开发建设。
2.加快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进中央商务区、龙河广场片区等高端商贸服务项目建设,建成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核心商贸圈。加快培育科教创业园区,为城市科技文化创新提供新型载体。优化徐圩新区城镇功能布局,完善临港产业区、港区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功能。加快城市干线路网建设,形成“中心成网、外围成环、四周通达”的道路网络。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和自来水、燃气、供热等公用设施,增强对城市人口、产业承载能力。
3.加快打造海滨城市特色。突出山海特色,精心设计连云新城、沿云台山特色风貌区、城市重要节点地区、新老港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和山体、海面轮廓线保护,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生态人文景观。结合旧城改造、水环境整治、工业遗址地改造,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城市综合公园、主题公园、滨水特色游园,打造城市精品和亮点。加快老城区整治出新,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更新街道立面,建设小品、文化墙,改善老城区市容市貌。
(四)发展目标
1.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全市城市化率超过50%,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0万人。县城、重点中心镇和临港小城镇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四县县城人口均达20万人以上,有条件的县城人口力争超过30万人。沿海乡镇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