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加强对全市小企业的财务、办公等基础软件普及力度,每年为30家小企业推广普及财务、办公等基础软件扫盲工作,逐步提升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培训工程。委托专业信息服务机构,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讲座、论坛、成果展示和现场会。定期举办信息服务培训班、信息化发展建设的高层沟通会及实地考察,全面提升企业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认知水平。
银川中小企业在线资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银川中小企业在线资信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作用的发挥,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展示、电子商务、人才招聘、以及企业做好自助建站、学习
培训、SAAS(在线软件租赁)等全方位信息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实现政府扶持、企业自主营运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其逐步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的一流公共平台。
银川市社会能耗分析预警及调控预案管理平台。系统有效整合政府管理部门、节能监察机构、用能单位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集能源利用综合评价、能源效率分析、行政职能管理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通过搭建监测平台、无线终端手段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区域性和行业性能源实时监测与预测预警、能源消耗数据、汇总分析等及时准确的动态监测。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月度数据报送,县(市)区和市两级审核,两级分析功能,便于及时快捷掌握重点指标和详细情况。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市 “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 “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也应成立“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结合本区实际,加快制定具体操作措施和办法,在全市形成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合力。
2、完善咨询决策机制。建立覆盖政府、行业专家、协会、中介组织、科研院所和风险投资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交流会议。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3、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