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主要指标:籽粒容重700克/升,粗蛋白含量10.08%,粗脂肪含量3.98%,粗淀粉含量69.76%,赖氨酸含量0.34 %。
抗性评价: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小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09.4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63%,产量变幅411.7-595.2公斤,12个试点11 增1减,减产点为荣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5.7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46%,亩产量变幅446.4-519.5公斤,3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作粮饲玉米种植,在荣昌县慎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春播,以3月上中旬播种为宜;亩植密度3000株左右;生产上注意防治病虫害。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5
品种名称:渝糯3000
选育单位:重庆市农科院玉米所
品种来源:A505×S18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糯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97.2天,比对照渝糯7号长0.7天。株高212厘米,穗位高82厘米,叶色深绿色,成株叶片数19片,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壳紫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形,平均果穗长17.9厘米,平均穗行数16.3行,平均行粒数33.9粒,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硬粒型,百粒鲜重28.7克。
品质主要指标:籽粒粗蛋白含量11.86%,粗脂肪含量5.45 %,粗淀粉含量68.88%,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7.44%,赖氨酸含量0.31%,经重庆市种子站组织专家进行食味品质考察评分,2006-2007年平均得分88.5分,比对照渝糯7号多3.5分。
抗性评价: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抗大小斑病、纹枯病,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高感玉米螟。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716.7公斤,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7.59%;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鲜穗770.1公斤,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7.25%,5个试点4增1减。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鲜食糯玉米种植。在重庆市春播以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为宜,秋播最迟须在保证鲜穗采收期气温在摄氏18度以上。采用隔离种植以防止串粉影响品质,亩植密度3200-3500株;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搭配施用,磷、钾肥作基肥,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节期和穗期作追肥。生产上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6
品种名称:渝糯16
选育单位:重庆市农科院玉米所
品种来源:B4301×3388B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糯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97.7天,比对照渝糯7号长1.2天。株高242厘米,穗位高102厘米,叶色深绿色,叶缘波状多,成株叶片数20片,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壳浅紫红色,花丝浅绿色。果穗中间形,平均果穗长17.8厘米,平均穗行数16.2行,平均行粒数30.7粒,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半硬粒型,百粒鲜重30.5克。
品质主要指标:籽粒粗蛋白含量11.01%,粗脂肪含量4.70%,粗淀粉含量69.06%,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7.48%,赖氨酸含量0.29%,经重庆市种子站组织专家进行食味品质考察评分,2006-2007年平均得分88.9分,比对照渝糯7号多3.9分。
抗性评价: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抗大斑病、纹枯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高感茎腐病,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749.8公斤,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10.78%;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鲜穗728.8公斤,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1.50%,5个试点2增3减。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鲜食玉米种植。春播以3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为宜,秋播最迟须在保证鲜穗采收期气温在摄氏18度以上。采用隔离种植以防止串粉影响品质,亩植密度3200-3500株;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搭配施用,磷、钾肥作基肥,氮肥30%作底肥,70%在拔节期和穗期作追肥。生产上注意防治茎腐病。
(三)审定油菜新品种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油2008001
组合名称:渝油22
选育单位:西南大学
品种来源:C3A×22R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0天,比中油821早熟4 天,子叶肾型,幼茎微紫色,幼苗半直立,心叶绿色,叶缘浅锯齿,叶色深绿,花色黄色,花瓣大而侧叠,匀生分枝,角果中长,籽粒黑色,平均株高182.05-197.0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7.63-8.6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481.33个,每果14.88-15.20粒,千粒重3.58-3.69克。
品质主要指标:含油量41.96%,芥酸含量0.6% ,硫苷含量28.76umol/g。
抗性: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耐湿力较强。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9个试验点次增产,1个减产,产量变幅94.4-151.5公斤,平均亩产128.98 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3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27%。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86.7%。
栽培技术要点:1. 适宜在我市油菜种植区推广,渝东南地区慎用。丘陵平坝区育苗播种期9月10-20日,苗床每亩用种0.5公斤。苗床期注意防治虫害,苗龄25-30天移栽。免耕直播宜在10月上旬播种;2.育苗移栽种植密度每亩6000-8000株为宜。免耕直播每亩1.5-2.0万株为宜;3.每亩施用纯氮10.0公斤,氮、磷、钾、硼合理配合使用,早追肥。每亩施用1.0公斤硼肥作底肥效果更好;4.12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培土壅蔸;5.初花期喷施多菌灵或托布津预防菌核病。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油2008002
组合名称:万油25
选育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331A×99R7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2天,比中油821早熟2 天,子叶肾型,幼茎微紫色,幼苗半直立,心叶绿色,叶缘锯齿,叶色绿,花色黄色,花瓣大而侧叠,匀生分枝,角果中长,籽粒黑褐色,平均株高188.90-196.8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7.55-8.9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3.5-488.88个,每果15.38-15.60粒,千粒重3.76-3.85克。
品质主要指标:含油量45.48%,芥酸含量32.60% ,硫苷含量64.98umol/g。
抗性: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耐湿力较强。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10个试验点次全部增产,产量变幅101.1-165.0公斤,平均亩产135.7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2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6.32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52%。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100%。
栽培技术要点:1.重庆市丘陵平坝区育苗播种期9月10-20日,苗床期注意防治虫害,苗龄25-30天移栽。免耕直播宜在10月上旬播种;2.育苗移栽种植密度每亩6000-8000株为宜;免耕直播每亩1.0-1.2万株为宜;3.每亩施用纯氮12.0公斤,氮、磷、钾、硼合理配合使用,早追肥。每亩施用1.0公斤硼肥作底肥效果更好;4.12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培土壅蔸;5.初花期喷施多菌灵或托布津预防菌核病。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油2008003
组合名称:绵新油38
选育单位:绵阳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036A×18C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双低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1天,比中油821晚熟1天,幼茎微紫色,叶缘浅锯齿,叶色深绿,花色淡黄色,花瓣中大而侧叠,分枝角度较小,角果中长,籽粒黑褐色,平均株高189.08-201.0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72-9.1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41.47-494.72个,每果16.83-18.71粒,千粒重3.69-3.74克。
品质主要指标:含油量42.48%,芥酸含量0.9% ,硫苷含量27.41umol/g。
抗性:低感菌核病,高抗病毒病。抗倒、耐湿力较强。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12个试验点次增产,1个减产,产量变幅120.2-207.0公斤,平均亩产150.91 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3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36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0.24%。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