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表现:两年区试,13个试验点次增产,2个减产,产量变幅440.9-735.0公斤,平均亩产564.5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5.4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2公斤,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5%。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9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区域:适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适宜3月初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下旬播种。3.密度:每穴栽两粒谷苗,每亩1.2万穴左右,栽一粒谷苗应不低于1.4万穴。4.后期控制氮肥施用。5.病虫防治:种子必须进行包衣处理,特别注意稻瘟病防治。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稻2008013
品种名称:中优36
选育单位:中种集团绵阳水稻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九A×荣恢36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4天。株高113.9厘米。在亩栽秧1.2万窝的密度下,亩有效穗数13.3万穗,穗平着粒数181.8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8.5克。株高适中,株型松散适中,叶片直立,叶色绿,分蘖力一般;大穗型品种。
稻瘟病抗性:综合评价3级,抗性评价中抗。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6%,整精米率60.6%,粒长7.1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24%,垩白度4.4%,胶稠度63mm,直链淀粉含量21.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13个试验点次增产,3个减产,产量变幅441.5-691.6公斤,平均亩产568.8公斤,比对照II优838增产5.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6公斤,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8.1%。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点率9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区域:适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适宜3月初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下旬播种。3.密度:每穴栽两粒谷苗,每亩1.2万穴左右,栽一粒谷苗应不低于1.4万穴。4.病虫防治:种子必须进行包衣处理。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稻2008014
品种名称:辐糯优396
选育单位:成都南方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辐糯2A×WR396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6.7天。株高128.26厘米,亩有效穗数16.55万穗,穗平着粒数154.0粒,结实率72.7%,千粒重29.0克。
稻瘟病抗性:综合评价7级,抗性评价感病。
米质主要指标: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含量2%,达到国家糯稻标准。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重庆市杂交水稻区试,平均亩产 542.57公斤,比常规水稻“胜泰1号”增产20.66%;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07.21公斤,比胜泰1号增16.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8.43公斤,比胜泰1号增产18.7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区域:适宜我市海拔6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适宜3月初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下旬播种。3.密度:每穴栽两粒谷苗,每亩1.2-1.4万穴,栽一粒谷苗应不低于1.5万穴。4.病虫防治:种子必须进行包衣处理,特别注意稻瘟病防治。
(二)审定玉米新品种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1
品种名称:鼎玉8号
选育单位: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W3459×FW6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17-128天,平均 124.2 天,比对照渝单8号短3.1天。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03厘米,叶色绿色,成株叶片数21片,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形,平均果穗长19.8厘米,平均穗行数15.7行,平均行粒数36.4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7克,出籽率 84.6% ,平均倒伏(折)率2.34 %。
品质主要指标:籽粒容重737克/升,粗蛋白含量9.6%,粗脂肪含量3.62 %,粗淀粉含量71.07 %,赖氨酸含量0.33 %。
抗性评价: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大小斑病、茎腐病,中抗纹枯病,感丝黑穗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532.8 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0.13 %,产量变幅430.9-641.0公斤, 13 个试点全部增产;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5.8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45 %,居第3位,亩产量变幅451.2-505.6公斤, 3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作粮饲玉米种植,海拔700米以下地区春播,以3月上旬育苗为宜;亩植密度2800-3000株;生产上注意防治玉米螟。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2
品种名称:蜀龙66198
选育单位:四川蜀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S611×S19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晚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21-130天,平均126.9 天,比对照渝单8号短0.3天。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18厘米,叶色绿色,成株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花丝红色,果穗长筒形,平均果穗长20.3厘米,平均穗行数16.1行,平均行粒数37.1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8克,出籽率83.9% ,平均倒伏(折)率3.07%。
品质主要指标:籽粒容重705克/升,粗蛋白含量10.75%,粗脂肪含量3.67%,粗淀粉含量68.62%,赖氨酸含量0.35%。
抗性评价: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小斑病、茎腐病,中抗大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高抗玉米螟。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13.8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25%,产量变幅382.7-626.7公斤, 13 个试点11增2减,减产点为万州区和黔江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9.1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21%,居第1位, 亩产量变幅455.5-522.2公斤,3 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作粮饲玉米种植,在万州区和黔江区慎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春播,以3月上旬育苗为宜;亩植密度2800-3000株。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3
品种名称:渝开3号
选育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XZ96112×XZ947-5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18-130天,平均125.7天,比对照渝单8号短1.4天。株高253厘米,穗位高89厘米,叶色绿色,成株叶片数19片,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短筒形,平均果穗长17.1厘米,平均穗行数17.9行,平均行粒数34.8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6克,出籽率82.20%,无倒伏倒折。
品质主要指标:籽粒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含量10.19%,粗脂肪含量3.57%,粗淀粉含量71.27%,赖氨酸含量0.34%。
抗性评价: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抗小斑病、丝黑穗病,中抗纹枯病、茎腐病,感大斑病、玉米螟。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1.0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12%,产量变幅446.0-624.0公斤,13个试点12增1减,减产点为荣昌;2007年在重庆市杂交玉米平丘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84.3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17%,居第4 位,亩产量变幅474.6-492.1公斤,3 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作粮饲玉米种植,在荣昌县慎用。海拔700米以下地区春播,以3月上旬育苗为宜;亩植密度2800-3000株;生产上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玉米螟。
品种审定编号:渝审玉2008004
品种名称:渝单30
选育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8954×9537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19-130天,平均124.1天左右,比对照渝单8号短2.7天。株高263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叶色绿色,成株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花丝绿褐色,果穗长筒形,平均果穗长17.5厘米,平均穗行数16.9行,平均行粒数35.7粒,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9克,出籽率84.8% ,平均倒伏(折)率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