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防治工作的通知
(渝农发〔2006〕645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农业局、水利局: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种,耐逆性强、繁殖力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物种和天敌,福寿螺在我国一些地区扩散蔓延十分迅速,已成为南方水稻产区的重要外来入侵生物,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日,北京市出现了因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福寿螺感染管圆线虫病例,给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前些年我市个别业主引进和养殖了福寿螺,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在部分区市县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紧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福寿螺的扩散和蔓延。现就我市福寿螺灭除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各地要充分认识福寿螺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迅速开展防治行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福寿螺灭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摸清情况,尽快制定灭除计划,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福寿螺进一步扩散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避免福寿螺的危害和损失。
二、精心组织,开展集中灭除行动。今年要把灭除福寿螺工作作为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的重要内容,抓紧组织力量,广泛发动群众,进行集中灭除。各地农业部门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进行科学综合治理。在集中发生期,可在农田中采用98%巴丹原粉、50%螺敌可湿性粉剂、5%梅塔小颗粒剂等化学药剂进行灭除;在非作物生长季节,可通过翻耕土地直接杀死成螺;在秋季产卵高峰期,可组织人员摘除福寿螺卵块;在幼螺孵化高峰期的稻田,可采取放入鸭群消灭幼螺和成螺。
三、系统管理,加强重点区域的监控。各地农业部门要配合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福寿螺销售的市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防止随意丢弃造成扩散和蔓延。对福寿螺养殖农户,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和监测,防止在养殖过程中逸生到野外。对未发生福寿螺入侵的区域,要加强监测预测,严格禁止人为引入、饲养。
四、加大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养殖农户对该物种危害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和推广综合治理技术,引导农户自觉参与防治行动,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