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积极参与全市新农村“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业局系统承担的任务。主动争取并认真实施农业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示范建设和我局牵头实施的三大“百万工程”重点优势产业发展,在产业优势区域结合抓好新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试点。
4、局产业发展类、支撑体系建设类、农产品安全建设类、农业保障建设类、行业能力建设类等项目将逐步向产业优势区域重点倾斜。建立新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协调工作小组,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搞好综合协调,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
(二)开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
1、强化一大政策。用好用足粮食直补政策,抓紧兑现2005年直补资金尾款,加强“两杂”主导品种和补贴政策的宣传,进一步完善直补方式,加强供种企业和种子市场监管,建立信息反馈上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区县(市)种粮直补工作的考核,建立工作绩效与工作经费、直补范围确定相挂钩的制度。
2、实施两大工程。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分类提出肥料用量和养分比例,重点在18个粮食主产县的100个乡镇推广水稻、玉米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控制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植保专业队,在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地方采取以社为单位统一组织、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和分户防治的方式实施;对10个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重(常)发区县(市)的100个乡镇,实施100万亩水稻防治补贴。
3、主推三大技术。大力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20个示范乡镇各建立1个百亩核心示范片和千亩示范区,总推广面积200万亩。大力推广水稻增窝增苗技术,其中大足、潼南、铜梁、江津、合川、秀山等6个区县(市)推广90万亩,50个水稻示范乡镇推广10万亩。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与市农机部门联动,在12个区县(市)示范推广3600亩以上。
(三)开展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推进行动
1、突出抓好牵头实施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做大做强优质生猪、柑橘、粮油等重点优势产业,协助其它部门抓好相关百万工程的组织实施。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2、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扩大推广“四模式”、“八统一”技术,高标准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促进畜禽养殖向规模化、生态型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推进柑桔标准化果园建设,稳妥发展优质伏淡季水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加强三峡库区渔业发展管理,推进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渔业支柱产业。切实抓好榨菜、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