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面对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国内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内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影响加剧。国内区域竞相发展,态势强劲。所有这些问题对我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消费拉动较弱,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不大、层次较低、集聚度不高。山区与沿海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协调。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缺乏,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难度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社会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因素更趋复杂。
  总的来说,我省面临更加开放、与国际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受国内外影响更加明显的宏观环境,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必须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勇于先行先试,敢于改革创新,善于开放开拓,切实解决加快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福建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认真落实省委《建议》,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体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福建实际。加快转变是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福建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跨越发展是加快转变的必然结果,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愿望。在转变中实现跨越、在跨越中促进转变,基本要求是:
  --坚持先行先试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支撑,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强化科技与人才对发展的重要支撑。
  --坚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坚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省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生态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坚持实施全方位大开放战略。把握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超过2.5万亿元,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6万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362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2029亿元以上,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五年累计突破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7∶51∶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2%。城镇化率达60.1%。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总人口控制在3801万人以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能力显著增强,年均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6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3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继续优化。生态省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蓄积量达5.22亿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
  力争到2020年,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向更高更好目标迈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专栏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10年

预计

2015年

目标

年均增长

或提高

指标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万亿元

1.38

2.5

以上

10%以上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3.79

6.6

以上

9%以上

预期性

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056

3623

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4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151.49

2029

以上

12%以上

预期性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273.42

19000

18%以上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219.07

10000

14%

预期性

7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88.3

1675

9%

预期性

8

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

亿美元

103.16

年均80

预期性

9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

9.5:51.3:39.2

7:51:42

预期性

10

城镇化率

%

52.6

60.1

1.5个百分点

预期性

11

年末总人口

万人

3655

3801

7.8‰

约束性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5

4.2以内

预期性

1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65.5

累计300

预期性

14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630

760

3.8%

约束性

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781

36702

11%

预期性

16

农民人均纯收入

7427

12515

11%

预期性

17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95以上

约束性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8.13

98

约束性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85

预期性

20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套

6.38

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约束性

21

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3.12

4

预期性

22

千人医生数

1.49

1.84

预期性

23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19

21

0.4个百分点

预期性

2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6.7

98

约束性

25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1.6

13.3

0.34年

预期性

26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3.4

90

1.32个百分点

预期性

2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15

2.2

0.21个百分点

预期性

2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2.5

15

0.5个百分点

预期性

29

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0.5

13

0.5个百分点

预期性

30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986

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

约束性

3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34.3]

比2010年下降20%

约束性

3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13.8

20

1.24个百分点

约束性

3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4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16.2]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5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约束性

36

森林蓄积量

亿立方米

4.84

5.22

1.52%

约束性

37

森林覆盖率

%

63.1

65.5

0.48个百分点

约束性

注:带[ ]的数据为比2005年下降的比例;年末总人口不含新增流动人口,年均增长为自然增长率;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非化石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按2008年以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统计。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1%的目标应确保2012年实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