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山东省 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研究支持循环经 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扩大再制造领域,推进 再制造产业发展。在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基础 上,支持工程机械、机床、办公信息设备等领域再 制造。围绕做好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 资源循环利用,建设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抓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和城市建筑 垃圾、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扩大煤矸石、粉煤灰 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农林废弃物综 合利用。落实《
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制定 配套政策文件,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强化咨询 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实施审核单位不少于1000家。 开展对标建设活动,创建一批清洁生产先进示范单 位。
九、科学实施预警调控。建立实施节能预警调 控的常态化机制,利用实施节能预警调控形成的倒 逼机制,推动高耗低效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或关停淘 汰。严格执行“三不一对标一协商”(调控不影响 群众日常生活,不影响社会公共事业正常运转,不 影响企业安全生产;企业要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 政策标准对标,找出差距,加快整改;实施调控前 与企业充分协商,在调控时间、内容和方式上达成 一致)原则和“六项调控标准”,科学组织实施,有保有压,避免 简单化、一刀切。强化调度跟踪,及时把握能耗异 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调控实效。
十、加强节能执法监察。认真落实节能法律法 规,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节能监督检 查机制。以全省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 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执 行情况、公共机构和公共建筑依法用能情况等为重 点,组织开展日常节能监察活动。组织对冶金、化 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能耗情况进行专项 监察,开展对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执行情 况专项检查,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法企业和单位。
十一、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新闻媒体要加 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在重要栏目、重要时段、重 要版面跟踪报道节能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加 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能源忧患意 识和节约意识。组织举办全省“十一五”重大节 能成就展和2011年山东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 展洽会,举办第四届太阳能展览会,营造节能良好 氛围。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使节能低碳和 绿色消费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 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