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2012-2014年。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每个行政村。推进全市电视数字网络覆盖进程。继续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在进一步完善体育投入机制的同时,加大各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体育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公共体育服务基本覆盖全市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体育局、市财政局)
51、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2015-2017年。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保障水平,将公共体育建设资金重点向乡镇和困难地区倾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全民健身指导站以及服务城乡体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健全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和群众体育竞赛体系。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刊、演艺节目、文化培训等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益。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努力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新格局。(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体育局、市财政局)
52、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2018-2020年。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充足的体育资源、便民利民的政策和服务措施,满足群众多方面体育需求。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体育服务制度。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欣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形成完善的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
(六)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建设
53、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地位的政策、法规,实行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设施建设优先、使用路权优先和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优先。建设以大容量公交车为主体、基本覆盖全部城区的公交系统。逐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先发展以大运量快速交通运输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2011年起,力争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5标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城市快速干线的公交承运速度达到25公里/小时、普通干线达到20公里/小时;城区站点覆盖率大于70%,公交车停车供应能力提高到90%以上。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局、市法制局、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
54、加快推进通行政村路面硬底化工作,全面完成有条件的镇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加快建设行政村通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底化。积极实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体系。全市完成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任务。到2011年,基本完成我市列入省项目库(全省1800公里)的通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
55、推动短途公路客运班车向公交化模式运行转变。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客运站场投入机制,加大农村站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各区(县)及镇政府优先解决乡镇客运站建设用地,在乡镇规划时必须优先纳入规划。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2010年起,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保持在100%。有通客运班车条件的乡镇客运站覆盖率保持在100%。到2011年,基本实现镇级有站、村级有候车亭。2012-2014年。重点推动潮阳和潮南区的短途班车向公交模式运行转变。通过政府投入、村企共建、村民义工投入等方式,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我市已纳入部、省厅项目库1610公里农村公路的建设;推动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构建居民各种出行需求基本满足的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体系,确保农村公路正常通行。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初步建立相对完整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
56、完善公共交通投入机制,从政策、法规上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地位。2015-2017年。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重点扶持农村的村镇(乡)之间、镇(乡)镇之间的短途客运交通,扩大农村客运网络覆盖面。力争建设公共交通成为主流出行方式。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交通客运网络。(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法制局、市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