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促进粮食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和推动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要素化和资本化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动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集中,促进粮食和农业规模化生产。
四、加强粮食流通工作,促进粮食生产
广泛宣传并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组织引导多元主体积极、理性入市收购粮食,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解决好粮食收购资金贷款问题,确保粮食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和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认真做好粮油市场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地方粮油储备,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五、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改造,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县高产农田灌排设施更新改造和配套挖潜,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山丘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巩固完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的农田水利新机制,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兴办农田水利,建设抗旱设施。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抗旱、节水灌溉等机械设备符合国家和省目录的,购机补贴予以倾斜。
六、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粮油、生猪大县奖励资金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粮油和生猪产业。要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为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和督促工作。要进一步细化要求、实化措施,全面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部门协作,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