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圈内产业布局一体化协作发展程度:主要评价各经济圈内产业协作发展状况(包括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实施情况、双边和多边的产业合作协议及合作项目推进情况、跨圈跨市共同开发建设产业园区情况、合作共建创新联盟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区域一体化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情况等)。
20.圈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动系数:反映各经济圈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
21.圈内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系数:反映各经济圈制造业科技化、信息化程度。
22.圈内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系数:反映各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创新水平、市场潜力以及带动提升能力的情况。
23.圈内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率:反映各经济圈土地资源的配置水平以及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24.圈内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率:反映各经济圈全社会整体劳动力产出水平,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平均就业。
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指标
25.圈内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加率:反映各经济圈财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实现程度。
26.圈内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内基本公共服务实施过程一体化的程度。由专家从各项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制度对接、要素趋同、流转顺畅、差距缩小、城乡统一、待遇互认和指挥协同等八个方面进行评分。
27.圈内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占比率:指各经济圈内已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的项目数(如实现医疗一卡通、社会保障互认、年票互认等)占珠三角地区项目数的比率。
28.圈内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专项规划衔接程度:主要评价各经济圈内已编制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专项规划数占珠江三角洲地区总专项规划数的比率,以及规划之间的拟合度和匹配度。
29.圈内公共教育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公共教育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教育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四个指标综合而成。
30.圈内公共卫生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公共卫生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每千常住人口病床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婴儿死亡率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五个指标综合而成。
31.圈内公共文化体育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公共文化体育一体化进展程度,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农家书屋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人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面积数五个指标综合而成。
32.圈内公共交通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有通客运班车条件行政村客运通达率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两个指标综合而成。
33.圈内生活保障一体化(含社保流转等)指数:反映各经济圈生活保障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本省户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两个指标综合而成。
34.圈内住房保障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住房保障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率和政策性农房覆盖率两个指标综合而成。
35.圈内就业保障一体化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就业保障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覆盖率两个指标综合而成。
36.圈内医疗保障一体化(含医保异地结算等)指数:反映各经济圈医疗保障一体化的进展程度,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参合率三个指标综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