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


  (三)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发展柑橘精深加工,抓好晚熟柑橘育苗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果园12万亩,改造老果园5万亩。实施柑橘全球营销战略,争创中国柑橘第一品牌。投入2亿―3亿元,抓好商品鱼基地、“稻鳅双千”工程和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等建设,水产品产量突破32万吨,淡水产品自给率提高到60%以上。建设名优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有优势的资源紧缺型原料药材。推进蚕桑基地建设,抓好优质烟叶生产。继续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连片开发,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布局。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制订和实施步伐,积极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落实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

  五、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一)强力推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市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市政府有关部门整合和区县(自治县)配套资金25亿元。围绕户户增收目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抓好规划到户增收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实施龙头驱动、科技带动、销售促动、政策推动,打造品牌、集中营销,努力构建产加销一体化体制。实现“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缩小“两翼”与“一圈”地区农民收入差距。

  (二)加快“一圈”地区农民增收步伐。坚持分类指导,实施重庆主城近郊都市农业提升工程,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场等旅游农业,加快精品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实施渝西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循环生态农业,建成全市农业新品种、新农艺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三)开发农村闲置资源。引导农村闲赋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发展生产,严格防止耕地撂荒,合理开发冬闲田和荒山、荒坡、荒地、林地资源,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产,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

  (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快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和开放式扶贫,开展贫困村整村搬迁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对不宜人居的村、社实行整村、整社成建制搬迁。投入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0亿元,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达标,新启动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培训转移贫困农民10万人,扶贫移民2.5万人,实现12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