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目标。重点抓好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生产。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区域集中度和加工转化率明显提高。产区和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立。流通条件进一步改善,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三、加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
(四)建设一批高效园艺生产基地。围绕优势产区,突出园艺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园区建设。蔬菜产业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支持晋南、上党、晋中、忻定和大同五大盆70个县(市、区)蔬菜基地建设,推进设施蔬菜区域化布局、板块式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水果生产重点抓好标准化果园和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具有水果发展优势的40个县(市、区)生产基地建设。今后5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创建200个蔬菜标准化园区,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150万亩。建设标准化果园260万亩,老果园改造间伐300万亩,创建出口果园10万亩,新建果园340万亩。
(五)建设一批规模化畜禽健康养殖场(小区)。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全面启动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场(区)创建和认定工作。支持规模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建设,重点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后5年,按照“千园万场规模养殖工程”支持建设1万个标准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重点支持建设3000个“菜篮子”养殖场。在优势畜牧经济板块内,每年建设和改造年出栏百头以上肉牛场100个,年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场100个,年出栏千只以上的肉羊场10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育肥猪场100个,年存栏10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00个,年出栏2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100个。加强养殖场(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以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与改造。对达到山西省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规模标准的养殖场(小区)进行生产设施建设补助。
(六)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对现有老化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步伐,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支持养殖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械设备、环境保护设施、水生动物防疫设施、循环水利用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建设。用五年左右时间,创建10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对1万亩老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恢复和新建1万亩池塘,发展5000亩休闲生态渔业。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建设,新增无公害水产产地50家以上,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80个以上。继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七)建设一批“菜篮子”产品良种繁育中心。在主产区建设一批园艺产品集约化育苗场、畜禽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资源保种场。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场)的水、电、路和良种繁育设施、实验检验用房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建设140个年育苗300万株以上的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4个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年生产果树良种苗木300万株;2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4个省级水产良种场;改扩建畜禽和园艺作物原良种场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