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生态建设,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城乡群众冬春季节大搞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突出抓好十堰东-郧西漫川、郧县-胡家营、房县青峰-竹溪关垭、环“一江两山”高速路生态景观林和沿线荒山的造林绿化,抓好十堰城区景观林改造示范片、县城及重点乡镇周边的绿化美化。力争完成造林30万亩(其中产业基地造林面积20万亩),长防工程造林13.3万亩,林业育苗10000亩,容器育苗400万袋,新封山育林60万亩,中幼林抚育160亩。
六、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实施整村推进力度,确保2009年实施的174个重点村通过验收,基本完成2010年启动的176个重点村的建设任务。切实抓好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和竹山县、郧县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巩固试点成果。全面完成2750户、11000人扶贫搬迁任务,扎实推进城区农村扶贫开发。
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围绕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六个一体化”目标,迅速编制完善各行业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切实搞好政策、项目、资金协调争取工作,尽快落实省直、市直帮建单位。及早谋划和实施2011年重点项目,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大新农村试点乡镇建设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试点乡镇发展规划,按时完成试点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所属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在建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对明年计划的建设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确保项目资金到位率增长20%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各地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均衡城乡公共服务为重点,把库区移民安置、重点工程项目拆迁、“三村” (城中村、园中村、城郊村)改造、村庄整治、迁村腾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工作和集镇建设、村组集并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新社区。今冬明春,各地要力争建设2个以上农村新社区示范样板。
八、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是要严密防范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灾害。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冬明春可能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各地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抓好各项抗灾措施落实,确保农业丰产丰收。要加强值守,强化调度,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置。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冰雪冻害应急预案,充分做好避灾减灾各项准备,最大限度减轻冻害损失。要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农民搞好防寒防冻应对工作,确保农作物、牲畜安全越冬。二是要严密防控动物疫病。冬春季节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也是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密切关注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动向,搞好预测预报,全面强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突出抓好重点疫病冬前集中免疫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部达标。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机制,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新发疫情控制在疫点上,防止扩散蔓延。三是要严密防范森林火灾。各地要进一步认清森林火灾形势,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把森林防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狠抓宣传教育,通过发森林防火公开信、发严禁野外违章用火通告、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人人防火的良好氛围。要狠抓火源管理,严管野外用火,严格审批手续,增设临时防火检查站,增加临时护林员,加大巡护密度,把住林区要道和景区入口,坚决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要狠抓隐患排查,形成流动防火墙。对公墓、殡仪馆等群众集中祭祀场所及其周边部位,要责任到人;对油库、古建筑、文物区等重点设施,要提前开设隔离带。要狠抓应急处置,严格落实森林火险分级响应机制,一旦发现火情,要及时处置,科学指挥,及早扑救,实现“发生少,控得住,损失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