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秸杆还田。利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粉碎覆盖耕层还田或秸秆高留茬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免少耕播种。即采用圆盘刀、直铧刀、根茬灭茬刀等形式的窄开沟器免耕播种机破茬开沟,一次作业完成破茬、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的作业或浅旋灭茬后播种。
3.化学除草防治。采用机载式打药机实施大水量适时田间地表药剂封闭,控制杂草滋生,或用机械进行表土作业,防治并清除杂草。
4.根茬固土。以收获时高留根茬(30-50cm)固土防风蚀、水蚀为目标,同时利用根茬腐烂培肥地力,活化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
5.深松深施肥。秋季收获后或伏季雨前结合深松作业(30-40cm)同时深施肥,改良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大土壤蓄水能力和增强降水渗入速度。
四、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的顺利推广实施,成立长春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领导小组,确定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成员由有关县(市)、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方案制定、组织协调、资金安排、监督实施等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各级政府要把推广保护性耕作纳入政府农业工作主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推广保护性耕作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精心组织部署,明确各自责任,狠抓督查落实,推动工作开展,确保加快实施。
(二)加大推广应用力度。2011年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确定为全市农业重大推广技术之一,在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中重点立项,以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着力抓好国家和省级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县建设,实施好省农机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项目,重点扶持建设好两个市级示范区。完善适用于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实行农机与农艺融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优势补充,综合推广运用,利用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成方连片规模推进。制定长春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推进全市保护性耕作模式规范化、标准化实施。加大培训力度,以“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为载体,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基层干部和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知识的培训,打破农民对传统耕作方式固有认识,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保护性耕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作业模式直接到车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