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旅游业要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广绿色旅游,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态旅游环境;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丰富生态旅游文化载体,加快形成特色明显、底蕴深厚的生态旅游文化。
三、优化旅游业发展区域布局
(七)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国际开放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打造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宁波滨海都市旅游、绍兴古越文化旅游、浙中商贸影视旅游和舟山海岛佛国旅游等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按照“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要求,着力发展杭州西湖、千岛湖、宁波溪口、温州雁荡山、嘉兴乌镇、金华横店影视城、舟山普陀山、衢州江郎山等一批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全球性旅游营销网络,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我省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八)加快建设一批国内旅游目的地。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扩大国内旅游市场为目标,重点打造温州山水风情旅游、浙北古镇水乡旅游、浙西南生态休闲旅游等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以自然山水、历史古镇、生态养生、运动休闲为特色,大力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旅客的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创造特色旅游品牌,塑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提高浙江特色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九)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旅游目的地。以旅游经济强县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为载体,以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旅游目的地。强化县域旅游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加快培育更多在长三角有规模、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经济强县,增强旅游经济强县的要素集聚和市场辐射能力。
(十)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旅游经济强镇和旅游特色村为基础,以满足大众旅游消费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着重培育100个旅游强镇,建设1000个旅游特色村,形成一批面向省内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突出乡村旅游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农家体验的特色,开发自然清新、返朴归真、绿色生态的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四、推进旅游业相关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