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乡镇防保所应逐步并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也可委托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实现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要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三个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培养,采取免费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欠发达地区服务。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基层卫生队伍。鼓励和推动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4、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服务项目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并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根据需要全额安排。政府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安排。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政府按原经费渠道核拨。
5、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全面推行“收支两条线”综合管理改革,采用“核定收支、差额补助、总量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项目管理。根据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研究制定和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论证机制,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注重绩效评估。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