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德考评工作
各地、各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健全医德管理和制度,切实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医德考评组织,细化考评标准和方法,定期组织实施医德考评工作,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标准,对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医德医风状况进行评定,以促进医务人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要建立考核档案,将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升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估、绩效工资、医师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建立起对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附件:“有信仰 方有医德--对年轻儿科医生的告诫”
二O一O年十一月九日
附件:
有信仰 方有医德
----对年轻儿科医生的告诫
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胡皓夫
省儿童医院的胡皓夫教授是我所见过的医术最精湛、对患者最贴心的儿科医生之一。我曾采访他数次,每次采访,都令我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想法经常在头脑中闪现:如果医院多一些像胡教授这样的医生,医患矛盾就不会紧张。不久前的一次采访,在胡教授的案头,我发现了这篇宝贵的医学感悟,征得其同意,现刊发如下。
-------编者
我从1954年开始从事儿科急救工作至今已达半个多世纪,有抢救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作为医学感悟,希望有助于青年医生的临床诊治。
必须认识医学是专业也是事业,是技术也是艺术,有了这样的认识,方可具有成长为一名优秀儿科医生的潜质。
医生要平视患者,不可傲视、俯视患者,要善待患者,他们方可信任医生,减少医患矛盾。对患者永远不要说“你来晚了”“其他大夫诊断错了,治疗错了”,而应该说“病情千变万化,如果是我也可能这样诊断和治疗”。
医生确诊是治疗的前提,但危重患儿病情复杂,一时难以确诊,应本着抢救第一、异病同治、急则治标的原则,控制症状,赢得时间,然后进一步确诊。患儿临床表现是第一位的,化验影像学等检查是第二位的。当实验室报告与临床不符合时,应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
个人经验永远是有限的,应集合他人之长,避免自己之短。
要建立自己的诊断思维,尤其对急诊患儿更要有自己的诊断思维,这样可以减少遗忘和无序,从而使自己临危不惧,急中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