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基地一期3万亩投产后,年新增蔬菜播种面积7.5万亩,产量13.5万吨,上市量12万吨。其中城郊基地5万亩,产量8.5万吨;大棚基地1.2万亩,产量2.5万吨;特色基地1.3万亩,产量2.5万吨。
主要播种季节一年五大播,即早春播0.6万亩,产量1.2万吨;大春播2万亩,产量3.8万吨;夏播1.2万亩,产量2万吨;秋播2.2万亩,产量4万吨;冬播1.5万亩,产量2.5万吨。平均复种指数按2.5安排,大棚基地3.0,城郊基地2.7,特色基地1.73。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新建蔬菜基地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建蔬菜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蔬菜、移民、财政、农业、水利、发改、质监、工商、环保、科技、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完善工作落实机制,负责建设任务的实施。各地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产权预先确认制,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规范管理。
(二)加强科技推广服务
加强科技示范,重点扶持50户科技示范户,50户种植大户,50个专业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2个示范县(市、区),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新菜农技术培训和指导,保障新菜农的技术服务。新建基地乡镇、专业村按露地1000亩1人、棚室200亩1人的比例配备农民技术员,实行合同制,责任到人,驻地专职指导3年,保障新建蔬菜基地顺利生产。加强新科技推广应用,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三新”项目,各县(市、区)每年引进不低于5个,全市不少于50个“三新”项目。
(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进一步贯彻落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规划区内的蔬菜,要严格进行标准化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保证水源区土壤不受污染,水质安全可靠,实现环境友好的目标。按照《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基本要求》,增加检测设备,提高检验、监测能力,扩大监测范围,加大对蔬菜产品及其生产、储运、销售环节和投入品等全程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监控力度,确保人人吃上安全放心菜。
(四)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新建基地工程总投资19950万元,其中,生产基地建设13100万元,储藏加工设备3150万元,科技支撑建设2350万元,市场营销网络600万元,其它费用750万元。资金由申请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11232万元、地方财政配套4208万元、农民(企业)自筹4510万元三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