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四)以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为重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加快公路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三年公路决战建设任务,继续推进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通村公路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衔接顺畅的公路网络。实现高速公路省会与市地及相邻市地连通,高等级公路覆盖全省市县、边境口岸、旅游景区、资源和粮食产区等重要经济区域,基本实现农村“村村通”和公路网络化。加强出省通道干线建设,促进我省国际运输通道向建立陆海联运大通道及经俄罗斯领土过境运输方向发展。二是加快铁路设施建设。推进省部共建确定的新建、提速和扩能改造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客运专线、煤粮运专线、工业园区专线、开发性专线以及枢纽站场、口岸桥梁建设,大幅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形成干支互通、点线匹配、装备适宜的全省铁路网。三是加快民航设施建设。做好机场改扩建、新建迁建工作,在中心城市、节点城市、林区和垦区等经济区域新建一批支线机场,形成以哈尔滨机场为中心,支线机场为支撑,通勤机场为补充,覆盖全省主要城市、边境口岸和旅游景区的现代机场格局,打造现代化东北亚区域枢纽机场。努力改善提升航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实现运输管理现代化,提高机场安全运输水平。四是加快水运设施建设。推进重要控制性、流域性航电枢纽建设,开展主要河流水道航道整治,改善航运条件。加强干流航道、开放港口、货运码头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水运交通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江海联运。经过五年努力,全省基本形成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四位一体”、相互匹配、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

  (五)以推进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突出发展旅游业。加快十大旅游开发区和12个旅游名镇建设,积极发展观光游、风情游、休闲游、养生游等特色旅游,形成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国际滑雪旅游胜地和中国避暑休闲度假胜地。积极开发旅游市场,加强与东北地区、东南沿海、东北亚市场合作,建立精品线路互送客源机制,共建旅游营销网络。强化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多层次旅游宾馆、酒店等服务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二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建立金融聚集区,吸引境外、域外金融机构入驻,支持地方银行发展壮大,扩大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保险业,规范发展产权、风险投资等资本市场,探索发展粮食和石油等期货交易市场。拓展规范法律中介服务业和广告业,发展投资与资产管理、经济鉴证等咨询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重点建设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支持绥芬河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建设国家重要服务外包基地。三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创办社区服务业,推动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产业化、网络化和连锁化。支持商贸服务方式创新,加快连锁经营和代理经营及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发展,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形成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网络传媒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形成以区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重点园区和企业为主导、以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为支撑的文化发展格局,打造具有龙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六)以推进城镇化建设工程为重点,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规划,打造“一圈、一带、一群”城市发展新格局。以哈尔滨市区为中心,双城、肇东等6个卫星城为支撑,哈绥、哈大等6条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构建1小时哈尔滨大都市圈,成为带动全省区域整体发展的核心区。以哈尔滨为龙头,齐齐哈尔、大庆和牡丹江为两翼,以绥满高速公路、铁路为中心轴,以产业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建成我国重要的制造加工、特色旅游、物流会展中心,形成带中隆起、侧翼联动、功能完善、国际知名的哈大齐牡城市带。以牡丹江和佳木斯为两极,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为支撑,构建功能明晰、组合有序、产业互补,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在东北具有标志性的东部城市群。二是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强县扩权、合作共建,推进县域经济走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招商兴县、民营活县多样化发展路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县域经济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结构、转化增值,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和畜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城乡社会制度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聚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内外交通顺畅、环境整洁优美、地域特色突出的小城镇集群。明确城镇定位,围绕产业、资源、区位、交通、市场等比较优势,建设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大镇、边贸强镇等特色小城镇。用好政府资金,用活金融资金,用足社会资金,建立政府为主导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条件成熟的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暂不具备条件的放宽落户准入条件,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消除城镇之间、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